没有签劳动合同快速离职要多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签劳动合同,你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单位支付你工资、押金外,还可主张经济补偿金、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补缴社保等;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申请劳动仲裁很简单:携带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然后去当地仲裁委申请立案就可以。 3、关键就是需要你和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参见《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签合同先与单位协商一致可以快速离职;单位不同意离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转正后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
没签合同 如何快速离职
没签合同先与单位协商一致可以快速离职;单位不同意离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转正后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2022.09.29 244 -
没签劳动合同离职需要多久可以离职
F1175 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不论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需要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以外辞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2020.06.20 122 -
没签合同能不能快速离职
一般来说,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不能向劳动单位直接提出辞职,当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2020.03.17 116
-
没有签劳动合同离职要多久
1、未签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每月支付双倍工资;2、员工提前30天书面通知的,即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以用人单位的批准为必要条件,到期之后即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办理离职手续;不过,你自己最好要保留有能证明提出
2022-01-27 15,340 -
没有签合同怎么快速离职
没签合同想要快速离职,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协商一致后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否则需要提前30日或者出现法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
2022-11-03 15,340 -
没有签合同如何快速离职!
没签合同想要快速离职,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协商一致后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否则需要提前30日或者出现法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
2022-11-11 15,340 -
没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快速辞职
关于没签订劳动合同想辞职的相关问题,可以详细参考以下内容: 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但要注意一年的诉讼时效问题。 (1
2022-08-19 15,340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
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192 2022.04.17 -
00:58
入职两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入职两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位要从用工满1个月的第二天,到满一年的前一天,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需要从用工那天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没有跟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那么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并且需要跟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
6,221 2022.05.11 -
01:02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有权直接向公司请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定期限内企业仍不签订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在首次用工之日起,就有权请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受一月或一年期限的影响。劳动者首次
2,58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