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男方外地打工可以离婚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 离婚有协商和起诉两种方法,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协商后,凭双方的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到原婚姻登记机关或任一方的户籍地的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领取离婚证; 若协商不成只能起诉。起诉要到被告户口地或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 2,若一方在广州住满一年,可以在广州办理离婚。 3,若双方都同意,可以办理速裁,几天左右就可以办好。 4,抚养权方面,要按照那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法院确定抚养权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及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在抚养等因素来判断。 2岁以下的小孩一般判给母亲抚养,10以上的孩子,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若有两个小孩,原则上是一人抚养一个小孩的 没有扶养孩子一方应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一方收入的20-30%。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 5,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归夫妻共同所有和负担,一般是一人一半。若一方现在经济条件较差,法院会让另一方适当帮助。 如果一方有过错,分割财产是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可以在异地离婚。但只能起诉离婚,不能协议离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自愿离婚的,应当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双方无法共同前往前述机关办理离婚等登记的,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如果是协议离婚则无法在务工的外地办理离婚手续如果是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若原告在外地务工超过1年且被告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等情况的,可以在原告务工的当地提起离婚诉讼。
-
在外地打工女方可以离婚吗
如果夫妻双方想要离婚,必须满足以下七个条件,否则就不能离婚。 (一)要求离婚的两人必须是合法登记过的夫妻,两人已经领取过结婚证,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 (二)要求离婚的两人必须完全自愿,任何被逼迫或者胁迫的离婚都是法律不允许的; (三)
2021.03.12 173 -
男方在外地可以离婚吗
男方在外地是可以离婚的。协议离婚需要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离婚登记。诉讼离婚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2021.03.06 114 -
外地人可以异地离婚吗
外地人不可以异地离婚。如果双方都在户籍外的经常居住和生活,就算双方达成离婚协议,也不能在双方户籍外的地方的民政部门,办理协议离婚手续。若双方就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在外地通过诉讼调解离婚。如果双方就上述问题达不成一致意
2022.04.06 279
-
异地户口,男方在女方打工,可以离婚吗
1,离婚有协商和起诉两种方法,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协商后,凭双方的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到原婚姻登记机关或任一方的户籍地的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领取离婚证; 若协商不成只能起诉。起诉要到被告户口地
2022-03-24 15,340 -
外地人打工异地可以办理离婚证吗
应该在哪办理的婚姻登记就在哪办理离婚的。
2022-10-05 15,340 -
男方和女方外地离婚证可以在异地办理吗
1、当事人在离婚后,离婚证丢失的,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补办离婚证。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结婚证、离婚证遗失或者损毁的,当事人可以持户口簿、身份证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者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
2022-11-20 15,340 -
男女双方可以异地离婚吗?
看情况: 其 一、如果双方自愿离婚,并且对财产分割以及子女抚养问题达成一致的,则必须到一方户籍常住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不可以异地离婚; 其 二、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可以异地起诉离婚。 《民
2022-11-23 15,340
-
02:06
可以异地离婚吗可以异地离婚,但是只能通过诉讼方式离婚。具体分析如下: 1、登记离婚一般不可以在外地办理协议离婚手续,但如果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个地方,则对于另一方来讲,此时可以勉强算作在异地办理协议离婚;双方采取登记离婚的方式,只能一起回到其中一方户口所在
2,127 2023.08.10 -
01:29
外地可以离婚吗外地也可以办离婚,但是当事人只能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前往一方的经常居住地所在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于我国尚未实行完整的婚姻关系联网系统,如果当事人选择在异地办理离婚登记的话,登记机关难以查询到真实的婚姻状态,也就不能直接办理解除婚姻关系的登
6,849 2022.04.17 -
00:55
外地法院可以异地执行吗外地法院可以异地执行。也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内
5,90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