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中涉及到拆迁安置房的处理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审理涉及房屋拆迁问题的离婚案件时,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依法分割。夫妻双方因离婚而导致夫妻关系终止时,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也终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坚持平等原则和采取各半分受主义,对妇女和未成年子女利益适当予以照顾。夫妻离婚时分割拆迁安置房也应当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二、调解处理。离婚案件中涉及到拆迁房屋处理的,只要关系到案外人的民事权利,只能进行调解。大多数情况下,促成当事人和案外人就拆迁房屋问题的处理达成一致意见,法院仅就其中的夫妻共同财产部分对拆迁房屋处理意见中具有可执行内容部分制作民事调解书。 三、另案处理。通常情况下,法院只能就离婚问题和范围明确的夫妻共同财产部分先行作出处理,而对涉及其他共有人权利的拆迁房屋的处理,可告知当事人另案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被拆迁的房屋属于一方的婚前财产,则补偿款另一方无法要求分割;如果被拆迁的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则房屋拆迁补偿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离婚案件中的拆迁安置房的分割办法是如果安置房屋属于个人财产的,不需分割。如果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双方可协商分割,协商不成的可由法院依法进行分割。
-
离婚案件中拆迁安置房如何分割?
离婚案件中拆迁安置房分割分为三种情形: 1、婚前一方的个人房产,婚后被拆迁安置新房:房屋亦未变更登记在夫妻双方的名下,安置的新房应认定为个人财产。用夫妻共同财产补房屋差价,所补差价的比例部分应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 2、婚前房产在一方的父母名
2021.03.06 105 -
离婚案件中拆迁安置房怎么分割
离婚案件中拆迁安置房的分割标准: 1、婚前一方的个人财产,婚后拆迁安置新房:房屋未变更登记在夫妻名下,安置新房视为个人财产。用夫妻共同财产补偿房屋差价的比例,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2、婚前财产以一方父母名义,婚后拆迁安置后,安置房以子女名义登
2022.07.12 214 -
拆迁安置房,拆迁安置房有哪些权益
拆迁安置房补偿有房屋基地补偿费、房屋补偿费及装修费、拆房安置费和搬迁费、困难补助和奖励、房屋内各项家电移机补偿、非住宅房屋营运损失补偿等相关费用。
2020.06.08 580
-
离婚案件中涉及到拆迁安置房屋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在审理涉及房屋拆迁问题的离婚案件时,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依法分割。夫妻双方因离婚而导致夫妻关系终止时,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也终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坚持平等原则和采取各半
2022-04-02 15,340 -
离婚案件中涉及到拆迁安置房屋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法院在审理涉及房屋拆迁问题的离婚案件时,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依法分割。夫妻双方因离婚而导致夫妻关系终止时,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也终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坚持平等原则和采取
2022-04-19 15,340 -
离婚案件中涉及到拆迁安置房屋的处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是
法院在审理涉及房屋拆迁问题的离婚案件时,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依法分割。夫妻双方因离婚而导致夫妻关系终止时,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也终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坚持平等原则和采取
2022-04-17 15,340 -
离婚案件中涉及到拆迁安置房屋的处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法院在审理涉及房屋拆迁问题的离婚案件时,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依法分割。夫妻双方因离婚而导致夫妻关系终止时,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也终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坚持平等原则和采取
2022-04-27 15,340
-
00:51
离婚涉及到哪些问题
离婚会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男女双方感情是否破裂,有无和好的可能,如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可以认定为双方感情破裂; 2、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的处理:双方离婚,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时候,原则上是一人一半,但是法律也有倾斜保
2,907 2022.05.11 -
01:12
离婚纠纷涉及到哪些法律
离婚纠纷主要涉及的法律就是我国的婚姻法,以及围绕婚姻法制度的相关司法解释。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是目前解决离婚案件中能够适用的最高效力的法律。同时,当事人在处理离婚纠纷时,还可以使用相关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陆续
1,186 2022.04.17 -
00:53
拆迁安置不合理找哪个部门
房屋拆迁赔偿不合理的,可以向拆迁部门的上一级政府机关,或者行政机关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来诉讼处理。具体情况下,应当根据赔偿不合理的实际原因及矛盾纠纷来处理。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
4,88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