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拿了我朋友b的信用卡刷了一万元,没打借条,只在凭条上签了他名字,说好一个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决办法: 1、如果信用卡是被朋友盗刷的,则他的行为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建议报警; 2、如果经得到当事人同意后使用的信用卡,则属于民事案件,应当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先将信用卡欠款还上,之后再跟对方要钱,信用卡不还的话银行会追究持卡人的责任。导致信用卡被冻结,无法使用,而且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不是永远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的,我国目前的信用记录保持时间为五年。在还清信用卡的欠款之后,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开始建立信用记录,从头再来。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以及是否会坐牢,除了看欠款的时间,还要看信用卡欠款的本金金额。如果欠款的本金金额达到一万以上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的“恶意透支”,涉嫌信用卡诈骗罪,依法应当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朋友借钱打借条,不能打欠条,更不能打收条。 “借条”实际上是一份简化的借款合同,表明当事人之间存在借贷法律事实,其法律后果是直接在当事人之间确立了借贷的债权债务关系,借款人应依照约定向出借人归还借款,否则将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借条效力最高,可以直接证明借贷关系;欠条法律效力其次,可以证明“欠钱”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无法证明“借钱”的借贷关系;收条效力最低,甚至连债权债务都证明不了,更无法证明借贷关系。
-
-
朋友借了钱没借条怎么办
没有借条,同样可以去法院起诉对方还款,但必须充分收集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比如银行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短信等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保证在没有借条的情况下打赢这场官司。
2020.01.19 178 -
朋友借了钱我没有欠条我问他要怎么办
欠条或借条只是作为证据存在,并不是起诉的必要条件,没有欠条并不影响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只要当事人满足了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即当事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即使没有欠条也是能够起诉的。但当事人可以使用其他关
2020.05.25 166
-
朋友借钱借条他写的,签名是他的,钱朋友自己用了,钱是谁的责任?
朋友借钱借条他写的,签名是他把你的名写上了,钱朋友自己用了,有证人证明钱是他用的,你没有义务承担连带责任。借条是指借个人或公家的现金或物品时写给对方的条子,就是借条。钱物归还后,打条人收回条子,即作废
2022-02-10 15,340 -
我被朋友借给朋友一万元,没有借条,我可以向他要回欠款吗,怎么告
欠款一般属于民事案件,报警公安机关不会受理。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
2022-02-10 15,340 -
我朋友借了一万元我自己的名字,办理了酒席,我要起诉他要钱可以吗
你朋友涉嫌挪用公款罪,借私款如果没有偿还的意思,涉嫌构成诈骗罪。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
2022-01-25 15,340 -
朋友借我四万块钱,我写了一张借条,我该还吗
一,借钱应该写借条,不是写欠条。二,你朋友借四万元的那笔钱,你在借条上签了你的名字,并自愿负责偿还,这四万元由你来偿还是毫无疑义的,你必须负责偿还,除非你朋友按时归还了。至于另一笔十六万的借款,如果你
2022-02-12 15,340
-
01:11
朋友借款没有借条上怎样起诉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在没有书面凭证的情况下发生借贷纠纷的,原告可以把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录音作为证据,然后提交给法院。录音的过程中不需要第三方在场。如果有案件之外的人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那么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准备好以上的证据
785 2022.04.17 -
01:22
朋友借钱不还没有借条怎么办在我们国家的具体法律规定而言,当事人双方的借贷关系没有借条的时候,债权人可以举证,证明债权人确实借钱给了债务人,例如是线上转账的话,是有相应的流水,这个是可以作为证据的,如果有第三人在场的话,也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是如果债权人没有任何
1,575 2022.04.17 -
01:04
朋友借钱没有欠条不还怎么办朋友借钱没有欠条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适格的原告,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
2,65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