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行为解释的立案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如下: 1、职务侵占数额在6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应予立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职务侵占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一、职务侵占的表现形式如下: 1、利用自身的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2、有侵占的行为,不论是先持有而转为己有还是先不持有而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方法转为己有,只要本质上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利用了职务之便作出了这种非法占有的意思表示,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就会构成职务侵占; 3、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数额巨大的话就是达到十万元以上,职务侵占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约束工作者的行为,保障公司的权益。 二、收集职务侵占罪立案证据如下: 1、调取有关被害单位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身份的证据材料;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3、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总之,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为在6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等,应予立案追诉,收集职务侵占罪立案证据需要包括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身份的证据材料等。
我国对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
职务侵占国有罪的立案标准和司法解释
我国法律没有关于职务侵占国有罪的相关规定,如果是公职人员侵占国有资产,则应当是构成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2020.03.10 167 -
最新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怎么列解释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为六万元以上(数额较大)、一百万元以上(数额巨大),其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 而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数额较大,贪污或者受贿
2020.01.02 110 -
现行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立案标准: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
2020.12.08 147
-
职务侵占罪的行为立案标准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022-04-15 15,340 -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司法解释
2016年,两所高中发布了新的司法解释,职务侵占罪,6万元以上,属数额较大,即最低刑事立案标准;金额超过100万元,数额特别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
2021-12-04 15,340 -
职务侵占罪行为人的立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
2022-03-24 15,340 -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2022-05-07 15,340
-
01:01
职务侵占的立案标准
根据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企业、公司或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所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金额在5000元至10000元以上的,应予以立案;该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含企业、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3,729 2022.04.17 -
01:25
职务侵占立案标准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
5,467 2022.05.11 -
01:11
涉赚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71条规定,构成本罪必须是侵占“数额较大”。这里的“数额较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1款规定,是指数额在15万元以上不满100
632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