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劝原告调解时法官答辩状如何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二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主持和引导当事人用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达成协议,终结诉讼的一种方式。法院调解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处分权基础上的,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法院调解应当遵守以下三条原则:即自愿原则,查明事实﹑分清事非原则﹑合法原则。自愿原则。《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当事人自愿原则应当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自愿和实体意义上的自愿。前者是指当事人主动向人民法院申请用调解方式解决他们的纠纷,或者同意人民法院为他们做调解工作解决纠纷。后者是指当事人双方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是互谅互让,自愿协商的结果。这三条原则对法院的调解活动都具有指导作用,但这三条原则并非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中间居核心位置的是自愿原则。《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不得强迫”,即程序意义上的自愿和实体意义上的自愿,从审判实践来看,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定是实现了当事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当事人一方放弃或减少某些诉讼请求,或者对方在实体权利上作某些让步,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是当事人双方自愿的结果,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不是审判人员强迫﹑压服的结果。事实清楚,分清是非原则,是做好调解工作的根据和基础,案件事实清楚,才能分清是非曲直,明确当事人的责任才能有理﹑有据地说服教育当事人,才能结合案情,正确贯彻执行政策法律,保证案件质量。合法原则是做好调解工作的保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法官会看阅卷答辩状吗
答辩状法官会看。答辩状是被告(人)、被反诉人、被上诉人、被申请(诉)人针对起诉状、反诉状、上诉状、再审申请(诉)书的内容,在法定期限内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回答和辩驳的文书;是诉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之一。
2020.04.25 880 -
被告答辩状什么时候打官司好
分以下两种情况: 1、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住所的,被告答辩状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 2、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答辩状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三十日内提交答辩状。
2020.10.20 121
-
法官劝被告和原告和被告调解时法官答辩状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
2022-03-21 15,340 -
法官调解被告如何写答辩状?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
2022-04-07 15,340 -
被告如何答辩法官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
2022-04-01 15,340 -
民事答辩状如何写原告
民事答辩状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一)首部1、标题。居中写明“民事答辩状”。2、答辩人的基本情况。3、答辩缘由。写明答辩人因××一案进行答辩。(二)正文1、答辩的理由。2、答辩请求。3、证据。
2022-08-24 15,340
-
01:02
离婚被告答辩状怎么写
首先,要在开头写明答辩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等信息; 其次,答辩人要根据对方起诉状的内容一一进行答辩,如果不同意离婚,可以提出,双方当前情况,不属于法定判离情形的答辩意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双方感情破裂且调解失
5,770 2022.04.17 -
01:07
保险合同纠纷答辩状怎么写
保险合同纠纷答辩状的内容包括: 1、答辩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住所。 2、答辩意见,答辩意见又包括了三点,即:被告应当对原告实际发生的损失,足额予以赔付;关于本案中应当赔付的各项损失;被告的拒赔理由不成立。 3、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1,549 2022.04.17 -
01:12
离婚答辩状有什么用
离婚答辩状,是指离婚案件中的被告针对原告起诉的事实与理由,进行答复和辩解的法律文书。答辩状可以反驳原告于起诉状中控诉的内容,能够表现出被告对同一问题与原告不同的解释,有利于被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法官在审理时对原、被告双方的婚姻状况
2,15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