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转退养老保险需要什么条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养老保险是可以退的,不过是有条件的 未达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 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能提前支取,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办理一次性支付: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15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且未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个人在达到法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离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予以保留,达到法定领取条件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中,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可以在其离境时或者离境后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保留个人账户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转移养老保险需要下列手续:由原参保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出具参保缴费凭证;由原单位及时为当事人转移至本人指定的机构;再由本人或者本人的新单位去办理社保的续接手续;最后在新参保地办理社保登记。
-
领取养老保险需要什么条件啊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领取养老保险的条件有二个,第一是参保人并且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是男性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年满五十周岁。第二个条件是参保人已经计缴费满十五年的。
2020.01.02 132 -
退养老保险需要什么手续
申请办理养老保险退保业务,按业务性质不同,分别提供如下资料: 1、公务员退休退个人帐户:申报人身份证、批准退休文件、审批表或退休证原件和复印件; 2、到龄未够缴费年限退保:申报人身份证、劳动手册; 3、出国定居退保:申报人身份证、公安部门核
2020.11.14 775 -
领取养老保险要什么条件
领取养老保险必须要满足的条件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其单位和个人按照法律的要求参加了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的缴费义务。个人缴费期限不少于15年。累计缴费期限不足15年的,将其个人账户存款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
2022.04.16 1,023
-
养老保险转移需要什么条件
1、职工流动就业参保缴费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转移接续,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2、职工离开本市,到其他地区就业的,先由缴费单位或本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养老保险手册、医疗保险证卡
2023-06-10 15,340 -
养老保险的转移需要什么条件
只要当事人申请社保关系转接时的年龄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就可以转移社保关系;2、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户籍迁移、需要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1)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
2022-04-24 15,340 -
养老保险退保条件
一、离开单位后的社会保险1.办理转移手续后在新单位续保(新单位在异地的需要异地社保中心的确认或者等待政策允许转入后再办理)。2.办理转出手续后以个人身份续保(持身份证和到中心办理)。3.停保一段时间,
2022-08-28 15,340 -
成都养老保险转移需要什么条件
办理条件:(一)企业参保人员从外地转移到成都,在成都参加养老保险或者从成都转移到外地,外地社保机构同意接受。(二)个人参保转移1。转移到单位就业涉及重复缴费的个人参保人员已被单位录用,并到劳动部门办理
2021-10-30 15,340
-
00:55
养老保险报销需要什么手续养老保险报销需要手续材料如下: 1、直接提供补交月的工资凭证复印件,加盖财务章和公章,凭证上要有员工的本人签名; 2、员工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3、单位起草一份补交申请,就说是经办人员失误之类的原因,补交保险。上面注明员工姓名和身份证号。加盖
1,298 2022.05.11 -
00:59
城镇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有什么区别城镇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有: 1、城镇养老保险应当由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养老保险的保险费一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纳,但是,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自愿参加养
4,249 2022.05.11 -
00:56
老家养老保险怎么交老家养老保险的缴纳方式如下:首次参保须提供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二份、户口本原件、复印件二份等材料,然后前往户籍地村街进行办理。另外,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有12个档次,分别为每年500元、700元、900元、1100元、1300元、1500元、17
2,41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