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户口孩子能直接转到本地上小学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学生家长凭有关证明材料向原校申请(因户口迁移转学的应出示办理了户口迁移的家庭户口簿,因居所搬迁的应出示一年内新办的住房证和家庭户口簿,因其他特殊原因转学的应出示有关证明),原校同意转学时,发给学生家长“转学联系表”请其填写,原校在表上签署同意转出的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学生家长持“转学联系表”和有关证明材料到户口迁入地区或新居所所在地区管片学校联系;接收学校同意时,在“转学联系表”上签署同意转入的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学生家长将“转学联系表”送回原校,原校为其开具转学证明;学生持证明到接收学校就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能。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外地户口可以在本地上学,可以办理借读等手续。借读生指不是在户口所在地就读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手续由学生监护人向在读学校提出书面借读申请,出具有关证明材料,提供接收学校同意借读的证明,之后学校审核、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后,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具借读证明。监护人提交的有关材料应与借读证明存根一并保存备查。
-
孩子户口外地,母亲本地户口,如何在本地上学
如果孩子的户口随父亲落户在外地,而母亲是本地户口,这种情况孩子是可以在母亲户口所在地上学的,但需要办理借读手续。 借读需要手续为: 1、由学生监护人向在读学校提出书面借读申请,出具有关证明材料,提供接收学校同意借读的证明。 2、学校审核、教
2020.08.06 1,537 -
外地户口在县城能在本地上小学吗
可以。农村户口到城里上学需要具备些条件: 1、家长在城市居住一年以上,有稳定的住所和工作; 2、在住地办理社区的证明,有派出所签发的居住证; 3、拿社区开的居住证明、居住证、身份证去街道办理小孩去上学介绍信,去居住证地的小学办理上学手续。
2020.07.16 795 -
孩子不是本地户口,能在本地上学吗?
孩子的户口不在本地,只要符合就读条件,如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地工作或居住,可以在本地上学。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外来务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2020.03.22 1,783
-
孩子户口在外地, 孩子在本地上学, 在外地读书, 还能在本地上小学吗
原则上来说,是可以的:1、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12条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该在本人的户口所在地的对应学区,就近入学为原则;2、当事人的子女,户口在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可以在当地的对口学校就近入学,
2022-02-06 15,340 -
孩子户口在本地,在外地上学,还能在本地读小学吗
原则上来说,是可以的: 1、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12条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该在本人的户口所在地的对应学区,就近入学为原则; 2、当事人的子女,户口在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可以在当地的对口学校就近入
2022-03-25 15,340 -
小孩户口在外地能在本地上学吗
能。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2021-12-28 15,340 -
外地的孩子能转学到上饶县户口吗?
1、在符合对口学校的转学籍就读条件及对方同意接收的前提下,手续可以参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办理; 2、户口一般来说,只能在被投靠方(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相互投靠,孩子的
2022-05-08 15,340
-
01:40
从外地迁户口到本地上户口要怎么办从外地迁户口到本地上户口流程如下: 1、需要迁出方,在本地开具户籍证明信,由当地的户籍所出具,如果是农村户口的话,要在当地开启农村户口证明,如果不开具的话就默认为城市居民; 2、要带你们双方的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到迁出方开具迁出证明信;
2,435 2022.05.11 -
00:45
孩子户口不在本地能上高中吗孩子户口不在本地能上高中。现在中考和高考都实行了异地中考和异地高考政策,中高考户口不在本地也可以参加考试,上高中上大学。目前各省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政策稍有不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异地户口高中要满足一定条件:父母一方有固定工作,有固
10,375 2022.05.11 -
01:00
外地生孩子户口怎么上外地生孩子上户口流程如下:异地生孩子也会有出生证,出生证是由医院开具的,证明婴儿出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父母情况等,办理户籍登记时要提交一联。出生证明跟上户口没有影响,户口必须跟随父母,也就是父母一方具有本地户口即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婴儿
5,24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