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借款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货币的合同。司法实践对于借条,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权利的就不能开始计算时效。因而其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欠条依据司法解释规定,债务人开具欠条应认定诉讼时效中断。如果债权人在诉讼时效中断后一直未主张权利,诉讼时效期间则应从债权人收到债务人所写欠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可以诉讼,在当事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公告送达。最好及时地主张您的权力,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如下: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除有特殊情况外,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关于借条的诉讼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从贷款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借款人之日起开始计算。在三年内,贷款人都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请求借款人还款。
-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借条的诉讼时效规定如下: 1、约定了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三年; 2、没有约定还款日期的,从出借人主张借款人偿还债务之日起计算三年; 3、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021.03.15 128 -
请问借条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借条诉讼时效为三年。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双方有约定还款期限的,从还款期限之日起算三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则出借人有权随时要求借款人偿还;诉讼时效会因为提起诉讼以及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比如发律师函、催告函以及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诉讼时
2021.02.07 129 -
借条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借条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的,人民
2021.01.10 228
-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一)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两年。 (二)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债权人有权随时
2022-04-23 15,340 -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借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一)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两年。 (二)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债权人有权随时
2022-05-06 15,340 -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一)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两年。 (二)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债权人有权随时
2022-05-06 15,340 -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一)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两年。 (二)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债权人有权随时
2022-04-27 15,340
-
01:34
借条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一般借条的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到期之后三年。根据借条的实际约定情况,具体诉讼时效如下: 1、如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提前已经约定好还款期限的借条,则该借条的诉讼时效是从还款期限届满的次日开始其计算满3年,再次需要强调的是
1,194 2022.04.17 -
01:46
借条与欠条的诉讼时效
首先借条与欠条都是属于债权凭证,它们是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的,但在法律上两者所代表的意义是有区别的,两者的诉讼时效也有不同。 借条的诉讼时效,如果借条中已经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满3年;如果借条中没有约定还款期,则
1,074 2022.04.17 -
01:11
债务追讨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迟迟不肯还款的,债权人最好在欠条上写的日期后的三年内,到人民法院进行
1,4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