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签劳动合同还用交社保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不缴五险一金是违法的,是无效的,劳动者辞职三个月的,如果用人单位不为其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社保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为其补缴社保。1,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2,用人单位依法应当及时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即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劳动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用人单位自行申报后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用人单位未按时及时缴纳社保的由社保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补缴社保费的,社保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或其银行查询其银行账户,并可申请县级以上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保征收机构,可要求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3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是六个月。而对于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是二个月;对于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是一个月。
签了劳动合同没交社保的还算应届毕业生,只要当事人档案没发生变更,因为有了社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及时为用人单位建立档案,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缴费等社会保险数据,当事人的档案会发生变更。而应届生是指刚刚毕业或毕业两年内未参加工作的且档案仍留在原学校或者是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又或者是人才市场的。
-
试用期3个月可以签劳动合同吗
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试用期的期限要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来定,而对于三年以上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以六个月为最高限制。
2020.04.22 159 -
劳动合同签3年试用期几个月
劳动合同签订3年试用期一般3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
2020.11.04 546
-
做试用期3个月,没签劳动合同,社保怎么办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第十条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般在用工之前或者用工时签订,也可以在用工一个月内签订。 根据
2022-04-24 15,340 -
入职一个月没签劳动合同,第二年还用交社保吗?
而且还可以要求补前一年的社保。劳动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
2023-02-13 15,340 -
劳动合同能签3个月吗
关于劳动合同能签3个月吗,具体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2022-08-07 15,340 -
3个月内签劳动合同时间是1个月还是3个月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聘用劳动者时,即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可在劳动合同中注明试用期限。用人单位如果在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从建立劳动关系满
2022-10-06 15,340
-
00:52
劳动合同签三年试用期6个月合法吗?
劳动合同签三年,试用期六个月合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可以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可以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可以
5,924 2022.05.11 -
01:07
租房合同可以签3个月吗
租房合同可以只签3个月。 通常来说,租房合同的内容,只要是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就可以了。一般的,除了签订合同时要注意时间之外,签订租房合同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双方的基本资料,合同中应写清楚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姓名及住址等
2,571 2022.04.17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
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02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