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中涉及工伤认定最高法怎么解释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司法鉴定,和工伤认定是两回事,工伤认定,是根据你的发生事故的情节,是不是属于工伤的认定,和你伤残没任何关系,只要是因为工作受伤,都可以认定工伤,并不一定是伤残,你的司法鉴定,只能说达到某种伤残程度,不能认定是不是工伤,因此,你的司法鉴定,不能作为工伤认定的依据。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二)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三)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的,指派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前款第 (四)、 (五)项明确的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后,有权向相关组织、单位和个人追偿。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认定的工伤情形有哪些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
2020.08.24 184 -
最高人民法院工伤认定司法解释是什么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证据证明是非工作原因导致的; (二)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的。
2020.09.15 536 -
最高法工伤司法解释三
伤认定是指职工受到事故伤害后,劳动部门对其情况是否属于工伤的认定行为,一共有四种,是工伤、非工伤、视同工伤和不视同工伤。一般做完工伤认定后还要做伤残鉴定确定等级,每个等级有对应的赔偿金额。为正确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
2020.10.02 416
-
附件最高法院工伤认定司法解释四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认定工伤的四种情形: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以下四种情形可认定为工伤: (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
2022-04-03 15,340 -
最高法对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件的认定是怎么样解释的?
1、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只有被害人告诉的才处理。将本犯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一方面是因为这种犯罪的危害程度不很严重,在许多情况下,由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或有关的第三者进行协商解
2022-08-15 15,340 -
最高法院工伤认定司法解释四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认定工伤的四种情形: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以下四种情形可认定为工伤: (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
2022-03-29 15,340 -
工伤认定行政司法解释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六项规定了工伤认定行政司法解释:“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才属于工伤。解释对“上下班途中”作出合理性界定,充满了
2022-06-30 15,340
-
01:00
家人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
家人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如下: 1、农村务农的,比较多涉及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 2、城市上班的,比较多涉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保法等; 3、做生意的,比较多涉及合伙企业法,公司法,民法典等。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
9,831 2022.04.18 -
01:03
怎样进行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的流程,一般有以下的四个步骤,具体如下: 1、申报:单位申请或者职工或直系亲属申请; 2、受理:职工或者直系亲属超过一年期限未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 3、调查:对职工或者直系亲属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行政部门会对单位发
4,331 2022.04.17 -
01:41
逃税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我国《刑法》规定了逃税罪的量刑标准: 1、如果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从而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4,516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