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抵押贷款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农业用地只能承包,不能购买。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贷款。 目前,农行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只是选择一些试点地区。试点地区须已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建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且交易规范活跃,县级(含)以上政府机构已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相关政策制度,明确抵押登记部门,支持抵押法律效力。此外,并不是所有村民都可以申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行此贷款项目主要支持具有较丰富的种养殖经验,有一定的资金财富积累,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达到规定要求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例如要求大田作物种植一年一季100亩以上,一年两季以及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品养殖50亩以上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不可以抵押贷款。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知,以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承包方式,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为保证社员基本生活条件,普遍存在、人人有份的权利,具有很强的社会保障性质和福利功能。这种权利作抵押,一旦抵押权人的权利实现,抵押人就可能丧失起码的生存条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法律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以此作抵押。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可以抵押贷款的。我国政策有相关规定,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可以抵押,其不属于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范围,根据相关规定可以进行抵押的财产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
2021.02.17 225 -
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能贷款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可以贷款,但须符合下列条件: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不是所有都可以抵押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土地才可以抵押: (一)只能适用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的承包; (二)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
2020.10.03 311 -
能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吗
可以依法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以抵押方式流转具有一定的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为担保自己或他人的债务履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担保,当债务人不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变卖、拍卖的价款优先受
2021.01.27 119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能抵押贷款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可以抵押贷款的。我国政策有相关规定,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
2022-06-08 15,340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能抵押贷款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可以抵押贷款的。我国政策有相关规定,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
2022-06-09 15,340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贷款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可以抵押贷款的。我国政策有相关规定,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
2022-06-09 15,340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否抵押贷款?
农业用地只能承包,不能购买。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贷款。 目前,农行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只是选择一些试点地区。试点地区须已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建有农村土地承
2022-05-02 15,340
-
01:03
农村承包经营户是法人吗
农村承包经营户不是法人。农村承包经营户,属于非法人组织。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农村承包经营户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家庭消费单位,而是一个相对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享有承包权和商品生产经营权,并且能够独立的行使民事权利能力和承担民事义务,只是与法人组织
2,590 2022.05.11 -
00:55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什么设立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自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且合同生效时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被征
1,776 2022.05.11 -
01:35
什么是农村土地承包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条和第2条规定,为了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
3,96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