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打官司原单位不发工资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一旦进入仲裁或诉讼的程序,用人单位就会停发员工的工资。有时员工从仲裁打到法院再打到二审,经历的时间可能会很长。在这段漫长的时间内,员工没有工资收入,生活可能会十分艰辛,而且,打官司非常牵扯精力,时间越久,精力耗费得越多,还会影响到新的工作。因此员工应该衡量一下,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工资能不能得到。否则可能在这场官司中失去得东西会更多。《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单方终结劳动关系,引起劳动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或人民法院裁决撤销企业原决定的,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仲裁、诉讼期间的工资待遇。其标准为:用人单位作出终结劳动关系的决定之日前该员工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停发月份。双方都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加班费,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下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
劳动者不配合用人单位发工资怎么办
如果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发工资,劳动者可以催促其及时发放;被拒绝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对投诉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请求其作出裁决。
2020.05.13 113 -
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怎样维权
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有以下维权办法:及时去找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去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及不服仲裁结果的,依法起诉。
2020.09.06 90 -
单位克扣劳动者工资怎么办?
劳动者工资被单位克扣,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直接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其他。
2020.08.31 144
-
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怎么办
1、拖欠工资事实确定的,可以先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举报,请求依法予以处理; 2、如经劳动监察大队限期支付,用人单位仍不支付的,可以报警依法追究老板的刑事责任; 3、如拖欠工资事实没有确凿证据,需
2022-06-28 15,340 -
因员工打官司原工资不发怎么办
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一旦进入仲裁或诉讼的程序,用人单位就会停发员工的工资。有时员工从仲裁打到法院再打到二审,经历的时间可能会很长。在这段漫长的时间内,员工没有工资收入,生活可能会十分艰辛,而且,打
2022-04-03 15,340 -
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发工资怎么办
1、如果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发工资,劳动者可以催促其及时发放;被拒绝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对投诉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请求其作出裁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
2022-06-12 15,340 -
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发工资怎么办?
(2)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加班费,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下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
2022-07-19 15,340
-
01:00
单位一直拖欠工资不发怎么办
劳动局有专门的部门叫“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可以找这个部门投诉,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会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情况属实的,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补偿金(25%拖欠工资额),必要时也可以责令其支付赔偿金,比如劳动
1,217 2022.04.17 -
01:41
拖欠工资怎么打官司
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起诉方先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如果法院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会通知当事人在七天内交诉讼费,交费后进行立案。在五天内,法院会把起诉状的副本送到对方当事人手里,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接着,法院提前三天通知
1,211 2022.04.17 -
00:58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处理办法如下: 1、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个月,但不足一年,并且拒绝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年,但是拒绝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视为用人单位已经同劳动者
8,54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