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了孩子抚养权会因探视权而消失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 但在现实生活中,探视权案件在执行上往往阻力重重。 在法院一份判决书中看到:一方必须在某时将孩子送到某地,再由另一方按某时将孩子送回某地,以实现起诉人的探视权利。但是,许多法官在执行过程中都告诉记者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一是因为探视子女纠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往往由于“闹离婚”而彼此受到严重伤害,如果一方探视子女时,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方式,必然引起双方矛盾激化,最终受到最大伤害的是孩子,二是因为法院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人力保证判决执行。如果对方不予协助执意阻挠可以收集相关证据相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签署协议,不过我建议最好可以的话还是协商解决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关于离婚后又复婚的这种情况,子女抚养权是不需要进行更改的。复婚之后若子女由父母双方共同抚养,那么之前离婚协议书中关于子女抚养权的约定则失去了效力。所以,不管是离婚还是复婚,父母对子女都是具有抚养义务的。即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会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离婚孩子抚养权探视的标准: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权探望子女,另一方有义务协助,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应当依法暂停探视权,暂停理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视权。
-
离婚了男方抚养孩子孩子是否有探视权
如果离婚了,孩子归男方,女方有探视权。男方应为另一方提供便利,积极协助,不得阻碍对方行使权利。 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探望的时间和方式,由父母双方协商
2021.06.10 78 -
孩子的抚养权会因复婚后而改变吗
孩子的抚养权是会因复婚后而改变的。男女双方在离婚时,会对孩子的抚养权作出处理,会约定由谁直接抚养其孩子,另一方负担孩子部分或者全部的抚养费,但在夫妻办理复婚登记后,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就重新确立了,重新再共同生活了,那么孩子的抚养权应当变更为
2022.04.16 1,261 -
离婚了男方抚养孩子女方有探视权吗
如果离婚了,孩子归男方,女方有探视权。男方应为另一方提供便利,积极协助,不得阻碍对方行使权利。 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探望的时间和方式,由父母双方协商
2021.04.13 164
-
孩子10岁就探视权消失了吗
子女探视权10岁并没有终止,未成年的子女都是有探视权的。但是如果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如果探视权受阻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
2022-06-07 15,340 -
小孩子不去探视会失去抚养权吗
不让探视不一定失去监护权。不允许探视子女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但这与变更监护权无关。根据法律规定,变更监护权的条件如下:(一)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严重疾病或残疾无法继续抚养子女;(二)与
2021-11-25 15,340 -
孩子抚养权会因为离婚而改变吗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022-10-13 15,340 -
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探视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3、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
2023-06-05 15,340
-
01:28
没有孩子抚养权就只有探视权吗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仅有探视子女的权利,还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父母离婚并不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归于消除,虽然父母离婚了,子女不再与父母双方同时共同生活,但其仍是父母的子女。
711 2022.10.23 -
00:58
没有抚养权可以探视孩子吗没有抚养权,也可以去探望孩子。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即使父母离婚了,但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仍然存在,并不因此而消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这种权利是法定的,不因为当事人约定而消灭; 2、如果不直接抚养子女
2,158 2023.01.28 -
01:03
离婚探视权能接孩子吗我国并没有对探视权能否接走孩子,作出明确法律规定。 父母双方可通过协商决定探视的时间、方式,无法协商一致时,法院可以作出具体判决。 通常会从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角度,结合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判定,同时要考虑到探视权的行使不能影响到未成年人
1,27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