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监督程序包括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实行当场登记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 (二)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补正。起诉、自诉和申请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应当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在指定期限内经补正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登记立案。 (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的处理。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应当依法裁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并载明理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或者申请复议。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检察院审判监督程序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依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是人民检察院行使审判监督权的重要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无权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只能报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决定是否抗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法律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第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侵犯自己人身权财产权但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并没有立案侦查的案件;第三,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哪些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刑事诉讼法
2020.09.16 214 -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包括哪些自诉案件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2022.11.07 169 -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应公开审理吗
刑事再审案件: 1、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2、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3、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其他案件应当公开审理。 民事再审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
2020.07.10 81
-
民事案件审判监督程序的内容包括哪些
审判监督程序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进行再审的程序,它不是第一、第二审程序的继续和发展,不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2022-08-30 15,340 -
审理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程序有哪些?
自诉案件是指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指控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自诉案件主要包括:必须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直接控告被告人,法院才处理的案件。主要有侮辱、诽谤案
2023-06-12 15,340 -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范围包括哪些
关于自诉案件的范围: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指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款中明确规定为“本罪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案件。这类案件
2022-03-14 15,340 -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包括哪些内容
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
2023-06-16 15,340
-
01:15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哪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法院内部的各个庭室中的法官审理。在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分别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此外还有专门法院即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在这其中,一般的第一审民事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
1,547 2022.05.11 -
00:58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以下三点,分别是: 1、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对象是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 2、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理由是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二审程序对上诉理由未作限制; 3
834 2022.07.06 -
00:53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谁审理答案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审判员审理。如果案情复杂的话,可以由人民陪审员和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然后共同对这个案件进行审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除了法律规定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所有普通刑事案件的办理,对于这些案件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管。高级人民法院
1,55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