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被告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无正当理由不到庭,而案件又是属于不到庭就无法查情案情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如果案件不是属于被告人必须到庭的案件,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对于诉讼文书的送达方式,我国法律规定有以下几种方式: 1.尽量采用直接送达 所谓直接送达,指本人签收,本人不在的,由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如果受送达人在外地,或为军人,或者是被监禁的人,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请求法院采用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等方式。 2.留置送达 受送达人或其它代收人拒绝接收的,可采用留置送达。由送达人、见证人(有关基层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见证人绝签字或盖章的,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录情况,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 3.公告送达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五种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
自诉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怎么处理
自诉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按撤诉处理。如果是部分自诉人撤诉或者被裁定按撤诉处理的,不影响案件的继续审理。
2020.04.18 138 -
原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该如何判决
原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判决如下: 1、原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未经法院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撤诉; 2、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未经法院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3、人民法院裁定不允许撤诉的,原告无正当理
2022.04.14 1,073 -
当事人不到庭的正当理由是
有正当理由不到庭是被允许的。正当理由如下,经人民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
2020.10.21 1,385
-
被告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怎么办?
正当理由,即指不可抗力的事由或事实,当事人无法预见和难以自行克服的困难,如自然灾害、突然病重等情况。没有这类理由,当事人的其他借口均不成立。以上三条同时具备时,人民法院才能适用拘传措施。适用拘传措施,
2021-06-11 15,340 -
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怎么办
正当理由,即指不可抗力的事由或事实,当事人无法预见和难以自行克服的困难,如自然灾害、突然病重等情况。没有这类理由,当事人的其他借口均不成立。以上三条同时具备时,人民法院才能适用拘传措施。适用拘传措施,
2021-06-11 15,340 -
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怎么处理
自诉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适用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根据《解释》,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诉。部分自诉人撤诉或被裁定按撤诉处理的,不影响案件继续审理。
2021-11-23 15,340 -
因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原告不开庭怎么办
无正当理由不到庭,而案件又是属于不到庭就无法查情案情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如果案件不是属于被告人必须到庭的案件,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2022-04-12 15,340
-
01:18
离婚被告不到庭怎么办在被告不出庭的情况下,法院也可能判决离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被告是因为下落不明,无法通知到其出庭而不出庭的,法院可以依法做缺席判决;另外,如果男方明明知道要开庭,仍然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法院也可做缺席判决。但是,如果是涉及到抚养权
2,406 2022.04.15 -
00:55
离婚的被告不出庭怎么办离婚案件具有很强的人身性,目的在于解除婚姻关系,所以通常要求双方当事人必须到庭,方便法官了解真实情况,作出正确判决,除非当事人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或者确实有正当理由无法出庭,并且已向法院提交书面的离婚意见。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
2,859 2022.04.17 -
00:53
被告不到庭会怎样判决被告不到庭,那么法庭可以作出缺席判决。被告不到庭的,经过人民法院的传唤,在没有正当性的理由的情况下,当事人仍然不到庭的,或者是在开庭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法官的允许就中途退庭的,那么法庭就可以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和对席判决有同等的效力,缺席判决也
2,00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