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未签劳动合同可否追究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从未签订劳动合同,最长能主张11个月的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2、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属于惩罚性赔偿,不属于劳动报酬范畴,因此适用此一年的仲裁时效,即时效从主张权益之日起向前计算一年。3、“补签”劳动合同,不能再主张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双方劳动关系存续一定时间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签订劳动合同,将日期补签至实际用工之日的行为,已经构成双方间的“合意”,不能再请求二倍赔偿。4、员工个人原因未签订劳动合同,不能主张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是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责任,因此其适用前提条件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双方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是劳动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同样不能再请求二倍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合同当事人未签字的,合同就未成立,未成立的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所以不会产生违约,不能追究违约责任。
民法典规定,合同当事人未签字的,合同就未成立,未成立的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所以不会产生违约,不能追究违约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
合同诈骗未遂可否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合同诈骗罪,也是存在犯罪未遂的形态的。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构成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
2020.04.07 127 -
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追究原单位的责任?
劳动合同解除后,如果未超过维权的时效的,还能追究原单位的责任。例如未超过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能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权利受损之日起及时去申请劳动仲裁。
2020.03.13 124
-
合同未签字可否追究违约责任
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合同当事人未签字的,合同就未成立,未
2022-05-26 15,340 -
劳动合同未签订可否追究赔偿金
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但要注意一年的诉讼时效问题,双倍工资的请求诉讼时效是逐月失效的。 你要保留好你与公司有劳动关系
2022-03-27 15,340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劳动仲裁是否可以追究责任
不签劳动合同,劳动仲裁企业答辩书为了应当劳动仲裁事项中的流程,如果劳动者具有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要承担未签劳动合同的责任。 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通常需要的证据材料
2022-03-26 15,340 -
劳动合同逾期未签
1、劳动合同逾期未签,逾期一年内,可以主张未签合同的二倍工资的,超过一年视同用人单位与你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的。 2、《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
2022-05-03 15,340
-
01:22
合同法逾期违约责任
逾期违约责任主要有以下: 1、违约方没有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给另一方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就赔偿给另一方造成的这个损失金额。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不足以赔偿,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还要赔偿相应的损失。 2、当事人不履行或逾期履行,可以按合同约定的逾期赔
1,490 2022.04.15 -
00:57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根据冒名签字的动机来定。如果是利用职务之便冒充签名,试图挪用公私财物的,那么就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
2,541 2022.04.17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
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0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