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出轨男方提出离婚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方出轨与否与是否享有孩子抚养权并无直接关系。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
可以向法院起诉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时关于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的方式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但离婚后孩子的抚养应当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双方的具体情况。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 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如癌症),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指对子女有遗弃、虐待行为),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等等。 二、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 三、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主要考虑:经济状况、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责任感、以及与子女的感情亲密程度等。 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 五、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个会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抚养协议,或者在法院的参与下达成抚养协议。
-
女方出轨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分
法官判决孩子抚养权是以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为原则,所以一方出轨对孩子抚养权影响不是很大。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
2021.02.23 241 -
男方出轨女方提出离婚孩子归谁?
男方出轨女方提出离婚,双方可以协议离婚,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也可以起诉离婚,法判决孩子抚养权归属一般遵照以下原则: 1、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
2022.04.10 910 -
男方出轨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算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021.04.21 228
-
女方出轨,男方提出离婚,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分
离婚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如果对方有过错,你可以适当多分财产以作补偿。共同债务共同承担,个人债务由个人承担。孩子的抚养权双方协商,一般本着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处理,如果孩子较
2022-04-05 15,340 -
男方出轨, 女方提出离婚, 孩子归谁, 男方出轨, 孩子抚养权怎么分配
你好婚后财产均分依法应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来决定抚养权的归属问题。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
2022-03-28 15,340 -
男方出轨,女方提出离婚,孩子归谁,男方出轨,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判
关于孩子的抚养权,法院会综合考虑夫妻双方的各自条件和实际情况,从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出发判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对于未满两周岁,处在哺乳期的孩子,原则上,归女方抚养。孩子满10周岁的,要征求孩子的
2022-05-06 15,340 -
女方出轨,男方提出离婚,孩子抚养费怎么分
婚后财产均分但有过错一方应当不分或者少分财产。离婚后,孩子问题一般是一人一个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
2022-05-08 15,340
-
01:05
男方出轨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出轨离婚一般来说跟孩子的抚养权没太大的关系。两岁以下的孩子通常抚养权归母亲所有。但是,母亲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长期不能治愈,子女不宜与母亲同住的,是可以由父亲抚养。由于其他原因,子女不能与母亲同住,这种情况下抚养权归父亲所有。 离婚
1,622 2022.05.11 -
00:52
男方出轨离婚 孩子抚养权归谁
男方出轨了孩子判给谁从法律层面讲,男方出轨和孩子判决给谁抚养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法律方面,分析孩子判给谁,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孩子的年龄,两岁以下,原则上归女方抚养,二是双方的收入,两岁以上的孩子一般随经济收入较高的一方生活,三是看双方的
878 2022.05.11 -
00:59
男方出轨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男方出轨会对男方争取抚养权不利,但是也不会直接导致男方无法获得抚养权。确定抚养权的规则如下: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多数还在母乳喂养期,母乳哺育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从婴儿生长发育的利益考虑。应当
647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