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转移财产该怎么办?债务人转移财产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债务人转移财产,有三种救济途径:(一)申请强制执行,并配合法院协助调查取证。债权人申请执行后,要通过各种途径获悉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协助法院执行。如果发现事故发生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民事救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方式一般有四种,即(1)与他人恶意串通以降低债务人赔偿能力为目的转移财产;(2)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3)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4)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对第一种方式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确认债务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之诉,如果造成损失的,债务人和第三人还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第二至四种方式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民事行为。法院即可执行第三人返还的财产。(三)刑事救济。《刑法》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处罚措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务人转移财产影响债权人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并且可以请求债务人支付债权人为行使撤销权而支出的必要的费用,例如诉讼费用。
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债权人可以行使自己的撤销权,如果债务人通过放弃债权,无偿转让等方式无偿处分自己的财产导致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债务人的该行为。
-
债务人转移财产该怎么办?
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行为,并请求债务人承担债权人为行使撤销权而支出的必要费用。但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范围不能超过其债权数额。
2021.02.04 94 -
债务人转移财产该怎么办
债务人转移财产处理如下: (1)债权人因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免费转让财产而损害债权人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受让人知道的,债
2022.04.14 240 -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转移财产怎么办
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该财产转移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2021.01.02 306
-
债务人转移财产债务人转移财产怎么办
债务人无偿转移财产,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如果是有偿转让财产,则债务人和三人主观上必须是恶意。如果是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转移财产,造成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
2023-11-15 15,340 -
债权人转移财产债务人转移财产怎么办
对于债务人转移财产,有三种救济途径:(一)申请强制执行,并配合法院协助调查取证。债权人申请执行后,要通过各种途径获悉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协助法院执行。如果发现事故发生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可以通过诉讼途径
2022-04-29 15,340 -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转移债务怎么办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的,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债务人的转移行为。 有下列情形的债务人可以行使撤销权: 1、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
2023-08-05 15,340 -
债务人转移财产该怎么办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债权人可以向有执行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作出裁定,保全裁定应当立即执行。债权
2022-08-11 15,340
-
01:07
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怎么办
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的,债权人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债权是合法有效存在的,债务人通过隐匿转移财产,导致自身的财产减少,偿债能力下降,进而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据此行使撤销权,使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
810 2022.04.15 -
01:44
债务人转移财产不还钱怎么办
发现债务人转移财产不还钱的情况下需要赶快起诉。若债务人是在起诉前转移财产的话,债权人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若是在诉讼过程中或者已经生效的法律条例中,刻意隐藏并转移财产的,影响到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将被认定为恶意转移资产的行为。对此,债权人有
1,542 2022.04.17 -
00:59
债务用离婚转移财产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时,一方实施了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也就是说,离婚时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无过错方如果
8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