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再计算工资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作中当要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与单位一起缴纳的五险一金按照四个步骤来解决。 第一:养老保险有个人账户,身份证号就是帐号,辞职后可以有三种处理方式: 1、停止交费,形成缴费年限中断,个人账户积累停止,但只要时间不长对今后影响不大。 2、由个人全额缴纳,即不中断缴费把过去连同企业缴纳的部分一并自己缴纳。 3、如果到外地谋职可以办理保险转移手续,到新的就业地区。不管哪种方法,找到新的工作单位按原帐号继续缴费即可,不用补交。第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都没有个人账户,辞职后保险自动解除,但失业保险只要缴费满一年,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失业,就可以领取。第三:医疗保险有个人账户,辞职后处理方法基本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在当地继续使用。第四:住房公积金有个人账户,企业和个人缴纳的费用,全部形成个人账户总额,就如同银行的零存整取所有权属个人,辞职后停止存钱,但账户的钱还是属于原职工所有,只要符合公积金提取规定,随时可以提取,以后也可以续交,永远不会作废,不会被清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单方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关于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需要经过下列环节:除过失性辞退外,单位一般要提前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向本地工会征求意见;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等。
2020.04.16 159 -
关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问题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应当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按照每满一年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为标准进行支付,对于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0.03.27 210 -
解除劳动关系怎么计算工资
按照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
2020.04.08 185
-
事业单位职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职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有赔偿么? 用人单位除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外,其它情况根据解除的原因不同,赔偿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1、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
2022-11-13 15,340 -
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问题
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 1、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2、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
2022-06-28 15,340 -
关于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问题
主要是经济补偿金,看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2022-10-27 15,340 -
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问题
所谓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狭义的用人单位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的情形,是指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下,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而实施的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法》第三
2022-10-24 15,340
-
01:35
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关系方式,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
1,912 2022.06.15 -
01:02
劳动者怎样才能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有以下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只要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预告解除; (1)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试用期
803 2023.01.04 -
01:13
怎么与养子解除收养关系
养父母如果要与养子解除收养关系,可以通过协议解除和判决解除两种方式进行;在养父母与养子解除收养关系时,如果养子是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规定,养父母不得与养子解除收养关系,但养父母和送养人进行协议解除的除外;如果养子已满10周岁以上,还需要征求养
2,10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