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而关于“数额较大”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满足下列条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客体是劳动者的财产权、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数额较大的行为。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如何认定的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2、本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3、犯罪对象:是双重对象,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财产权,而且市场经济秩序的双重对象; 4、本罪在犯罪客观上表现
2022.06.27 440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构成要件如下: 一、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二
2020.02.29 140 -
如何确认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和企业。该主体是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主体。具体包括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2020.11.12 285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如何认定?
湖南省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执行数额标准确定如下: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六千元以上的或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四万元以上的为湖南省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05-18 15,340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如何认定?
湖南省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执行数额标准确定如下: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六千元以上的或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四万元以上的为湖南省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11-07 15,340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如何认定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2021-09-02 15,340 -
如何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湖南省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执行数额标准确定如下: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六千元以上的或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四万元以上的为湖南省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05-19 15,340
-
01:22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为: 1、用人单位或个人,通过逃匿、或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在有能力支付的情况下,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未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金额较大;3、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强行要求,企业仍拒绝支付劳
4,862 2022.04.17 -
00:59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主动表示不续签原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
1,577 2022.04.17 -
01:11
如何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是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枪支管理的规定,私自挪用、隐藏枪支弹药,危害公共安全且拒不交出的行为。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1、行为人
90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