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构成失火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失火罪是如何认定的?与放火罪的区别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4)主观罪过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构成,失火罪则出于过失。这是两种犯罪性质的根本区别所在。司法实践在认定这种案件中,有时会发生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的情况。例如,某人在仓库吸烟无意中将未熄灭的火柴头扔到草堆上,当即起火。这时行为人本应奋力灭火以避免火灾的发生,而他却扬长而去,漠不关心,任火势蔓延,致酿成灾。这里行为人开始只是无意中将火柴头扔进草堆,并非故意制造火灾,本应认定为失火行为,但由于其先前的失火行为已经造成火灾的危险,行为人负有灭火、消除危险的义务。在其能够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明知不灭火可能造成火灾,却不予履行,听任火灾发生。这时行为人主观罪过已转化为间接故意,因而构成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放火罪,不应再以失火罪论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如何确定构成失火罪?
符合下列条件即可确定构成失火罪: 1、失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 3、犯罪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4、客观方面存在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
2020.12.17 135 -
如何认定成立失火罪
失火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
2020.05.16 96 -
失火罪如何构成?
失火罪的构成: 1、犯罪主体,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犯罪客体,即指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3、主观要件,即行为人主观上的是过失的心态; 4、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因为过失实施引起火灾,造成严重
2020.06.27 107
-
失火罪如何认定构成
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主观上只能由过失而构成。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2)客观上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失火
2022-11-19 15,340 -
如何认定构成失火罪
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主观上只能由过失而构成。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2)客观上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失火
2022-06-11 15,340 -
如何认定是否构成失火罪
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主观上只能由过失而构成。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2)客观上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失火
2022-12-01 15,340 -
构成失火罪时要如何认定?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其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022-11-03 15,340
-
01:09
如何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以下四点: 1、犯罪主体,诈骗罪是自然人犯罪,单位不构成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同时根据我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亦不构成犯罪主体,即其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2、主观方面,诈骗罪须由自然人有意行使诈骗行为
973 2022.10.08 -
01:16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如何认定构成传染病防治失职罪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分别是: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而导致发生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直接破坏了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在
570 2022.10.08 -
01:16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
2,08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