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面积误差补偿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纷争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rn第十四条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商定面积不符,合同有商定的,按照商定处置;合同无商定或者商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置:rnrn(一)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商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rn(二)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息金的,应予支持。买受人认可继续履行合同,房屋事实上面积大于合同商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商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受,所有权归买受人;房屋事实上面积小于合同商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息金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两倍返还买受人。rn能够看出,该条限定的是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注:通常出卖人都选择按建筑面积,房屋证登记的也是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商定面积不符的处置方案,其中牵涉面积误差比的计量,在《商品房买卖合同》(所在省工商局、建设厅监制的格式合同)中有计量公式:面积误差比=(产权登记面积—合同商定面积)÷合同商定面积×100%,买受人计量出面积误差比后根据此条决定处置方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二手房面积误差如何解决
属于建筑误差造成的,误差在一平方米内是属于正常的。新商品房买卖和二手房买卖中对于面积误差的解决方式是不同的。二手房买卖中,除非在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该房屋按照具体面积计价,出现面积误差参照新商品房买卖面积误差解决方式解决。”否则买房人不能
2020.07.03 136 -
二手房面积误差如何解决?
二手房面积误差如果是按套计价,则购房人不能要求退还面积差价款;如果合同中有约定是按照该房屋的具体面积计价,则出现面积误差参照新商品房买卖面积误差解决方式解决,进行退还或填补差价。
2020.05.24 126 -
买二手房面积误差怎么算?
1、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2、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则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
2020.08.03 130
-
二手房面积误差求解
1、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2、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则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
2022-11-04 15,340 -
二手房面积误差怎么办
二手房实际面积与购房合同约定的存在误差时,其实维权比新房更困难。因为二手房不是按面积计算房价,是按套计价,房屋面积存在误差,不会影响总房价的。卖方觉得他这套房子该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降价也不会因为少个
2022-05-19 15,340 -
房屋面积差价补偿标准
在3%以内多退少补,如果面积差超过3%,买受人可以要求退房,如不退房的话,超过3%买受人不退房的,产权登记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补足;超出3%部分的
2022-03-13 15,340 -
如何解决二手房面积误差
解决二手房面积误差:不超过3%房价按实际结算;超过3%当买方可以选择终止合同时,卖方可以返还已支付的购买款项和利息;买方可以根据面积误差比例和约定的价格确定买方、卖方独立承担、卖方返还或双倍返还。
2021-12-31 15,340
-
01:24
房屋征收补偿包含空地面积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房屋征收补偿是包含空地面积的,因为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被征收房屋价值是指被征收房屋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由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以公平交易方式,在评估时自愿进行交易
1,417 2022.04.17 -
01:06
工伤事故误工费补偿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误工费赔偿由单位按受伤前的月工资标准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后,最长期间不超过24个月。误工费具体包括:工资、资金、津贴等。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受害人在遭受
1,993 2022.04.17 -
01:30
拆迁补偿是按照人口数还是房屋面积进行补偿
实践中,拆迁补偿通常是按照人口和房屋面积综合进行补偿的,但是,由于每个拆迁项目的补偿标准都不一样,具体应以实际情况为准。具体分析如下: 1、房屋拆迁补偿原则上是按房产证面积计算的,但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
1,077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