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要哪些条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长短不能确定,但并不是不能终止。一旦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情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同样能够解除。如果用人单位需要裁员,应该优先留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用人单位依法解除或用人单位无过错、劳动者主动要求解除。这种情况下,是没有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2、劳动者因为用人单位过错要求解除、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发生困难需要裁员或客观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这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的三倍,按社平工资的三倍计算。3、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非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该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两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不分文理科 2.外语一年考两次 3.考试科目:3+3 云南高考改革方案细则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等级性考试成绩是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组成部分。自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执行。 改进录取方式 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办法,优化招生录取批次。在文、理科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科类平行志愿投档,并取消专科层次一专、二专的录取批次划分。2020年起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办法,逐步优化本科层次录取批次。
-
云南新高考改革政策
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高中学业水平等级
2020.08.21 298 -
云南省高速公路规划
“十四五”期间全省预计新建高速公路项目总计32条,促进滇中城市群高速公路全面成网;推进滇西19条高速建设,提升区域循环能力;建设23条高速公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以及加快4条沿边高速建设和贯通。公路网空间整体将呈“五纵五横一边两环”的格局。
2020.08.30 289 -
云南高考照顾加分政策
一、这些考生可加10分 1、云南省哈尼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瑶族、布朗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独龙族、藏族、蒙古族、基诺族、水族、布依族在内地的考生; 2、内地农村户口的彝族、壮族考生加10分;(高考加分:
2020.10.12 2,468
-
密云哪里放高利贷
高利贷属于违法,故借款人只偿还本金及法律规定范围内利息即可,另因高利贷多办法索取债务时的暴力犯罪,故不建议当事人考虑此种借款方式。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
2022-06-26 15,340 -
云南高温补贴标准
1、企业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从事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企业高温津贴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工作
2022-11-10 15,340 -
云南省高温补贴规定
云南省高温补贴标准企业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从事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企业高温津贴发放标
2022-07-21 15,340 -
云南高温补贴有哪些
1、企业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从事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企业高温津贴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工作
2022-11-12 15,340
-
00:53
诈骗最高判几年
诈骗最高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可知,诈骗的刑罚与诈骗的数额紧密相关,诈骗数额越大即刑罚越重。诈骗公私财物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1,989 2022.04.15 -
01:03
高利贷如何处理
在我国,民间高利贷并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实践中,放贷者大多会使用违法的行为来催收。建议当事人通过正当的渠道,借取贷款。出现矛盾的时候,应当及时寻求警方的帮助,尽量采取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具体来说,根据民法典第680条的规定,国家
1,63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