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毁坏房屋并砍伐树木构成什么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民只有种树权,没有砍树权。建议及时报警,追诉对方的刑事责任,同时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因此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属于刑事犯罪,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也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6条第1款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当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砍伐桉树萌牙苗不会构成滥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是指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盗伐林木罪,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禁止砍伐树木的理由如下: 1、假如砍伐树木,氧气就会减少,二氧化碳就会增多; 2、许多动物没有树木也不能生存; 3、会造成洪水,海啸,干旱等自然灾害。 天灾,指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
为什么禁止砍伐树木
禁止砍伐树木的理由如下: 1、假如砍伐树木,氧气就会减少,二氧化碳就会增多; 2、许多动物没有树木也不能生存; 3、会造成洪水,海啸,干旱等自然灾害。 天灾,指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
2021.12.13 9,146 -
故意毁坏树木怎么处罚
故意毁坏别人树木处罚的若是不构成犯罪的,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若是构成犯罪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3.15 170 -
毁坏树木是什么罪
“盗伐林木”达到二至五立方米的或“滥伐林木”十至二十立方米,构成犯罪,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3.04 467
-
私自砍伐树木构成什么罪
私自砍伐树木可能构成滥伐林木罪或者盗伐林木罪。
2023-07-19 15,340 -
故意砍伐他人树苗是定故意毁坏财物罪还是盗伐林木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数量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盗伐林木罪定罪处罚:(一)擅自砍伐国家
2022-10-01 15,340 -
砍伐树木多少棵构成犯罪
盗伐林木罪,是指违反国家保护森林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擅自砍伐国家、集体所有或者个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根据司法解释,所谓数量较大是指:在林区盗伐林木材积2--5立方米或者幼树1
2022-01-11 15,340 -
把树木卖给别人别人砍伐树木是否构成盗伐树木罪
这需要看交易合同的约定内容,如果只是林权转让,则属于使用权流转,对方违法与你无关系;如果合同交易标底属于变卖林木,而且以林木为标底价款,对不起你就摊事了——共同犯罪论处。
2022-10-13 15,340
-
00:57
故意毁坏树木怎样赔偿故意毁坏树木的赔偿,要根据实际情来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毁坏树木涉嫌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
2,451 2022.04.17 -
01:07
什么是非法采伐珍贵树木罪非法采伐珍贵树木罪,是关于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罪及其刑事处罚的规定。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其遭受侵害,那么人们生存环境将会变得更加恶劣。由于我国对于一些珍贵树木或
2,331 2022.04.15 -
01:09
非法采伐珍贵树木罪量刑标准如果犯罪嫌疑人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侵犯了国家的林业管理制度,就构成了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本罪的犯罪对象包括了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采伐、毁坏国
2,89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