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造成工伤能不能主张双倍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签劳动合同的工伤赔偿能同时主张双倍工资和辞职时的补偿金。 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用人单位仍继续用工,但超过一个月未续签合同,劳动者能主张双倍工资,但最多不超过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如果用人单位到期后主动决定不续签的,则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只需支付给劳动者经济补偿。
两年没签合同能补双倍工资。可以申请双倍工资补偿。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未签劳动合同能否主张双倍工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0.06.14 325 -
工伤期间能否主张双倍工资
不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
2020.04.28 259 -
未签劳动合同工亡能主张双倍工资吗
未签劳动合同工亡能主张双倍工资,只要能够证明双方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计算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
2020.10.31 371
-
半年没签合同能主张合同双倍工资么
1、半年没签劳动合同可要求公司支付每个月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 2、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2-11-28 15,340 -
未签劳动合同能主张双倍工资吗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你可以向工作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主张双倍工资。此
2022-05-10 15,340 -
一月没签劳动合同就能主张双倍工资吗
如果是用人单位原因超过一年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并且视为是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如果是劳动者原因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的补偿。
2021-11-22 15,340 -
工伤能不能主张双倍赔偿
这个需要技巧,就是先后顺序问题。记得2013年法院经济工作会议纪要说过,先申请工伤赔偿,在主张肇事方的赔偿。如果反过来,工伤会赔偿根据工伤标准的差额部分。等于是一方赔偿。好像是2013或2014年
2022-10-20 15,340
-
01:04
未签订合同 双倍工资计算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具体如下: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计算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后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
1,836 2022.04.17 -
01:10
没签合同不发工资怎么办没签合同不发工资,员工主要有4种解决的途径: 1、与公司自行协商解决争议; 2、通过第三方组织进行调解; 3、到当地劳动局内设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或向劳动监察机构进行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4、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未签劳动
356 2023.04.20 -
01:18
没签合同不给工资怎么办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未结算工资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没签合同不给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1、与公司自行协商解决争议; 2、通过第三方组织进行调解; 3、进行投诉举报
1,334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