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减刑与假释的审查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对象不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且执行了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且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实施的犯罪分子。 (2)次数不同。假释只能适用一次,而且附有考验期和必须遵守的条件;减刑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多次。 (3)内容不同。假释是将犯罪分子提前释放,在考验期内予以考验;减刑则是适当减少犯罪分子的刑期,犯罪分子仍然在监狱里执行相应的刑期。 (4)新罪和漏罪产生的影响不同。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犯罪分子有新罪或者漏罪的,则撤销假释,按刑法第69条规定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减刑后有新罪或者漏罪都不影响已经作出的减刑裁定。
(1)适用的对象范围不同。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适用的次数不同。减刑不受次数的限制,对一个犯罪分子可以适用一次或者几次,假释只能宣告一次; (3)使用的方法不同。减刑是对原判刑罚适当减轻,罪犯经减刑后,如果刑罚尚未执行完毕,仍需在监狱继续执行;假释是附条件的提前释放,罪犯被假释后,当即解除监禁,恢复人身自由; (4)法律后果不同。减刑没有考验期,即使犯罪分子在减刑以后再犯新罪,已减去的刑罚也不再执行;假释附有一定的考验期,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加时考验期内,如果没有发生撤销假释法定的事由,假释考验期满,即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发生撤销假释的法定事由,则撤销假释,依法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收监执行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
减刑与假释区别
区别减刑与假释的重点是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假释适用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后,因其遵守监规,确有悔改表现等其他情形,经人民法院裁
2020.02.17 205 -
减刑与假释的有何不同
减刑与假释的不同点:适用对象。减刑是是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假释,是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其次假释是有考验期限的,考验期限内认真遵守规定的,期满后,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2020.12.01 101 -
减刑假释
减刑、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减刑、假释的适用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的目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
2020.02.19 246
-
刑事假释与减刑的条件
1、减刑: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
2022-03-23 15,340 -
减刑假释案件如何审查
人民法院受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审查执行机关是否移送下列材料: (一)减刑或者假释建议书; (二)终审法院的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制件; (三)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
2022-03-18 15,340 -
减刑假释怎么查
减邢人员名单的查询仅限与监狱内部和公安机关内一种严格的规范管理,对个人隐私和人格及人权是对服刑和减刑人员负责的。查询减刑也按规定范围和关系公示的,这些都是法律有明文规定的。
2022-08-17 15,340 -
假释与减刑的区别
与的区别主要有: (1)对象不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而且执行了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且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实施的犯罪分子。 (2)次数不同。假释只能适用一
2022-09-08 15,340
-
01:16
缓刑与假释的区别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缓刑与假释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缓刑通常适用于依法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对于未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以及已满75周岁的人,应该宣告缓刑;而假释则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655 2022.04.17 -
01:01
判刑五年申请假释还是减刑好
判刑五年申请假释还是减刑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判刑五年的罪犯符合假释条件的,在服刑满两年半后,可以向监狱申请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对于犯罪分子的
4,905 2022.04.17 -
01:22
如何区分刑事一审与二审
刑事诉讼中的一审和二审是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程序,两者有本质的不同:1、刑事诉讼中的一审一般由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提起诉讼,被告人是犯罪嫌疑人。二审程序一般是基于原被告双方行使上诉权而产生。在二审程序中,检察院可以提起抗诉。犯罪嫌疑
1,11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