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可以以公司无故拖欠其工资为由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以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为由而被迫辞职,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按照每做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标准进行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以拖欠工资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的,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延期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
-
-
以拖欠工资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的吗
以拖欠工资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的,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延期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2020.12.25 104
-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劳动者可以以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为由吗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以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为由被迫辞职,并且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
2022-02-12 15,340 -
公司拖欠工资可以以拖欠工资为由申请劳动仲裁吗
劳动者可以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为由被迫辞职,并且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被拖欠的工资以及经济补偿金。如何申请劳动仲裁: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04-24 15,340 -
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以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为由辞职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克扣工资为由被迫辞职,并且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
2022-02-06 15,340 -
用人单位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以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为由辞职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克扣工资为由被迫辞职,并且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
2022-04-04 15,340
-
01:08
劳动工资拖欠多少可以诉讼劳动工资拖欠多少都可以诉讼,但是在起诉前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
2,567 2022.04.17 -
01:06
公司拖欠工资多久可以起诉原则上,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拖欠劳动报酬多久可以起诉。也就是说,只要公司没有在约定时间内给付劳动报酬,员工就可以起诉。但是,当事人在起诉前应当充分考虑诉讼的成本问题,起诉就必须承担诉讼费用,还要耗费人力物力时间成本。个人要提起诉讼的,首先要写
3,314 2022.04.15 -
01:05
劳动局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办我国为维护劳动者其合法权益而提供的多种司法救济措施。单位拖欠工资,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也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直接去法院提起劳动诉讼,追讨工资报酬。对该项制度的规定,有利于为劳动者提供多
1,173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