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前几日判下了责任判定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院。请问这种情况该如何走法律途径去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理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二、交通事故逃逸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情况很多种,具体要咨询法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
法院下了判决书什么时候执行
法院判决书下来之后,一般会在6个月之内执行。我国法律规定法院在判决后的申请执行时间一般为两年,但是如果人民法院超过6个月没有执行申请人的申请,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申请执行,加快执行进程。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后,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
2020.11.04 276 -
法院开庭了什么时候下判决书
无论是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开庭后几日内应当下达判决,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 民事案件审理期限: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
2020.11.10 171 -
法院下了判决书还能调解吗
判决书下了是可以调解的。刑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原告属于公诉人,法院是不能进行调解的。但是法院判决书已经下来了还未生效的话,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当事双方可以在法院主持之下达成调解。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法院可以对案件中的民事部分对当事双方进行调
2020.12.21 500
-
两人聚会因为分手, 过后才知道, 这种情况下, 法院会怎么判定责任?
每个类似的案件均可能因为一些细节上的差别而导致最终裁定的不同。在假设聚会的形势都是AA制的情况下,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1.大家都喝酒了,也互相劝酒灌酒,事后又各自离去。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发生意外致死,
2022-02-09 15,340 -
两人聚会因为分手,过后才知道,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怎么判定责任?
每个类似的案件均可能因为一些细节上的差别而导致最终裁定的不同。在假设聚会的形势都是AA制的情况下,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1.大家都喝酒了,也互相劝酒灌酒,事后又各自离去。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发生意外致死,
2022-04-27 15,340 -
我想离婚,不知道该走什么法律途径才行?
起诉需要提交民事起诉状,还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比如:身份证、结婚证、财产方面的材料(银行存款记录、房产证等)、子女身份信息的材料(户籍、出生证等)。 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离婚;一种是
2022-04-12 15,340 -
法院判决书下来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下来, 责任认定书什么时候做出
事故的责任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来划分的,是根据双方当事人对发生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程度来确定。另外,交警划分的事故责任会影响到赔偿责任的承担比例,因为赔偿责任是以事故责任为主要依据的。 因为现在
2022-01-18 15,340
-
02:29
法院什么情况下会判决离婚
法院什么情况下会判决离婚?法院判决离婚一定是依法判决离婚,那么就是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的可以判决离婚的条件。这些法定判离婚条件,通常是指重婚的,有配偶者和他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还有那些有赌博吸毒的
1,246 2022.04.17 -
00:54
伪造法院判决书如何定罪
伪造法院判决书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
3,49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