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合同房子有欺诈行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签合同照样可以维权,合同只是证据而已,只要还存在其他证据就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可以到消费者协会投诉 协商和解不成,对购房者来说到消费者协会投诉是最优化的。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组织,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主要社会团体。因此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消协投诉,请求消协调解是最常见的方式,能够较为顺利、有效地解决纠纷。 消协调解的是购房者与房企之间的消费纠纷,主要是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知权、尊重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与经营者之间发生的消费纠纷。消协调解消费纠纷不收费。 消协调解是在第三者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消费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依法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消协调解本着以下基本原则:(1)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2)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3)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消协工作人员与被调解人之间是民主的平等关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购房合同有以下欺诈情形: (一)房屋租售中介实施的诈骗; (二)房地产开发商或个人在预售、出售房屋时,隐瞒房屋已抵押或已出售的事实,采取一房多卖的方式骗取他人购房款; (三)虚构商铺等房产投资项目,以承诺高额返租收益为诱饵,诱骗投资者进行投资骗取投资款。
1、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
合同欺诈行为有哪些
合同欺诈行为如下: 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2021.02.16 197 -
以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如果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该合同为无效合同。如果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1.04.22 177 -
以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以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有效,但在撤销后无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的,当事人另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对该合同进行撤销。
2022.08.11 219
-
购房合同中有欺诈行为或漏签行为的有哪些
买卖二手房中介欺诈导致的法律纠纷有哪些呢? 第一类:签合同不给正本。签合同时不给签字方留存正本,或者干脆只签一份合同留在手上,再按自己的意图对合同进行修改,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相应的,给委托人造成的损失
2022-04-26 15,340 -
购房合同有哪些欺诈行为
房屋租售中介实施的诈骗行为。1、通过欺骗手段截留客户资金,非法占有或用于投资、贷款等风险项目。房屋中介公司要求买受人将购房保证金、首付、购房款存入中介公司指定账户,由其保管,利用办理购房手续的时差从事
2021-12-01 15,340 -
购房合同中有哪些欺诈行为
买卖二手房中介欺诈导致的法律纠纷有哪些呢? 第一类:签合同不给正本。签合同时不给签字方留存正本,或者干脆只签一份合同留在手上,再按自己的意图对合同进行修改,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相应的,给委托人造成的损失
2022-04-27 15,340 -
欺诈行为与他人签订合同有效吗
通过欺诈行为与他人签订合同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华人民
2022-07-03 15,340
-
01:27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
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自己签订民事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涉嫌欺诈的民事合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欺诈一方在订立合同
1,172 2022.04.17 -
00:58
租房子没有签合同可以退吗
租房子没有签合同可以退。虽然没有签订任何协议,但形成事实上的租赁关系。租客不租房子,正常情况下,要提前一个月告知,让房东有时间寻找下一个租客。租客应与房东协商,寻求退回一部分钱,如果房东不退,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租赁合同是出租
3,192 2022.05.11 -
01:27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3,2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