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拖欠工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资应当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排除不可抗力因素,未因经营困难与工会协商暂时延期支付,用人单位当月工资未在下月发放的,是无故拖欠工资的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有欠条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有工资欠条或达成有支付协议不按约定履行支付义务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申请支付令需要提交申请书、欠条、申请人身份证件。申请书应当具备以下内容: 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2、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给付的工资数额; 3、劳动者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 4、用人单位的财产状况和可供执行的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欠钱不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协商解决;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支付令;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名下没有可执行的财产,会列入不可信人员名单,限制高消费和出入境,甚至被司法拘留。
劳动者如果遭遇拖欠工资的情况,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讨薪: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其他。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被家暴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如果被家暴,那么被家暴的一方可以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若有家暴行为并且调解无效的,会应予离婚。除此之外还可以报警,警方会对其进行警告。若被家暴构成轻伤的,家暴的人会涉嫌故意伤害罪,警方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1.04.18 172 -
劳动者被拖欠工资应该怎么办
劳动者被拖欠工资处理: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无论是无故拖欠工资还是不支付工资,首先通过正常渠道与公司主要负责人沟通协商,找出拖欠或不支付的原因,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处理。 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
2022.06.17 340 -
工厂拖欠劳动者工资应该怎么办
工厂拖欠工资如何解决: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3、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局投诉,或者直接
2020.11.05 141
-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
工资应当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排除不可抗力因素,未因经营困难与工会协商暂时延期支付,用人单位当月工资未在下月发放的,是无故拖欠工资的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有欠条可以
2022-04-19 15,340 -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
工资应当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排除不可抗力因素,未因经营困难与工会协商暂时延期支付,用人单位当月工资未在下月发放的,是无故拖欠工资的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有欠条可以
2022-04-25 15,340 -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 劳动者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
工资应当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排除不可抗力因素,未因经营困难与工会协商暂时延期支付,用人单位当月工资未在下月发放的,是无故拖欠工资的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有欠条可以
2022-04-25 15,340 -
劳动者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2022-04-10 15,340
-
01:03
拖欠工资应该怎样维权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义务,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1、自行找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支付工资; 2、协商无果后,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3、劳动者可以向当地
904 2023.01.04 -
01:07
拖欠工资应该怎么办
拖欠工资应该讨要。讨要拖欠工资的方式主要有调解、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提起民事诉讼。为了争取最高的效率,建议按照私下调解、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提起民事诉讼的先后顺序尝试追偿。员工遇到老板拖欠工资的,可以先私下与老板进行协商、调解
7,298 2022.04.17 -
01:00
拖欠农民工工资应该怎么办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解决办法:拖欠农民工工资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1,07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