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是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公司是违法解除的话,按上面的标准双倍支付赔偿金。如果满两年,不满两年半,就是五个月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如何补偿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补偿标准: 1、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需按劳动者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主动辞职,此时用人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3、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如用人单位
2022.04.14 306 -
解除劳动合同应如何赔偿经济补偿金
对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经济补偿金,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其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0.08.08 267 -
-
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经济补偿金,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标准
按工龄一年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
2022-03-25 15,340 -
规避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是否违法, 如何规避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规避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是违法的,而且经济补偿金计算的是劳动者的实际工资,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局行政部门会强制执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
2022-03-03 15,340 -
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是怎么回事,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吗
经济补偿金的概念十分宽泛,你指哪方面?是指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吗?如果是的话,那么,首先,不是所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都要支付经济补偿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022-02-25 15,340 -
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1、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2、【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
2022-03-04 15,340
-
00:53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经济补偿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给予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
2,819 2022.05.11 -
01:15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向员工支付赔偿金,赔偿金不同于补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二倍: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
5,166 2022.04.15 -
01:30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 公司如果是违法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应该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通常是按员工在本公司工作的年限,工作每满1年,则需要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员工工作满6个月以上但未满1年的,则按照
2,73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