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与民事犯罪名誉侵权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一)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 (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 (三)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而以书面、口头形式宣场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它们主两者主体不同;主观方面的区别;行为方式不同;危害后果不同。
-
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是: 1、主体不同,侵犯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受害者只能是自然人; 2、主观方面的差异,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错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
2022.04.14 752 -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罪的区别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 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 2、主观方面不同。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2020.01.20 357 -
侵犯名誉权罪和诽谤罪的区别
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 法人、团
2020.09.29 139
-
诽谤罪与民事名誉侵权行为的区别是什么,诽谤罪的立
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2022-04-10 15,340 -
诽谤罪与民事名誉侵权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2022-04-02 15,340 -
诽谤罪与民事名誉侵权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2022-04-12 15,340 -
诽谤罪与民事名誉侵权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2022-04-13 15,340
-
01:12
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
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有3点,分别是: 1、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概念不同。侮辱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 2、侮辱罪和诽谤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
1,246 2022.07.06 -
01:00
侵占罪与盗窃罪有什么区别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侵占罪与盗窃罪同属侵犯财
4,032 2022.04.17 -
01:29
刑事犯罪和行政犯罪的区别
刑事犯罪和行政犯罪,一般有以下的四个区别,具体如下: 1、概念不同: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
9,40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