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扎二胎在法律上属于立法权利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结扎属于避孕措施,属于当事人的权利范围。根据男女平等的原则,目前双女户没有相关的政策倾斜。 同时对于生完二胎是不是必须结扎的问题,国家有一些相关的规定,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妇提倡采取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而所谓的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是指生育一个子女后放环,生育第二个子女结扎。如果夫妇双方都不适宜做结扎手术,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取其他节育措施。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相关规定: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我国计划生育的方式是“提倡一胎”、“自觉避孕”、“自愿一胎的给予奖励”、“违规生育的给予经济处罚”的综合性生育计划方式,言下之意,法律绝无强制绝育一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女性在生完二胎以后是可以进行结扎的,有些结扎是个人的意愿,有些结扎是存在医学指征的。第一,对于普通女性来说,如果不愿意继续生育,可以选择结扎。但是如果没有其他的高危因素,一般建议采取其他的避孕方法,例如避孕套或者放置节育环,因为进行输卵管结扎有时会造成卵巢功能受到影响。第二,当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估计不适合再次怀孕时,一般建议要强制进行输卵管结扎,包括妊娠期心脏病或者合并胎盘植入,这些因素再次怀孕时对于女性的身体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建议在进行第2次剖腹产或者第一次剖腹产时就要进行结扎。
-
扎轮胎属于什么罪?
扎轮胎,如果是故意且情节严重,涉嫌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即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实施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从而构成的犯罪。
2020.03.23 183 -
扎轮胎属于什么罪
扎别人轮胎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2.27 360 -
扎轮胎犯法吗
故意扎别人车胎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只是扎了车胎,车胎没气了,只能是一般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即可。如果扎车胎导致车辆毁损,则才可能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故意破坏轮胎使车辆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是破坏交通工具罪。
2020.01.13 680
-
合法二胎上户口要结扎
结扎是计划生育中的一个绝育措施,可以由夫妻双方的任何一方实施结扎(男性为输精管结扎,女性为输卵管结扎),是属于不再生育的“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术措施;只要是达到计划生育或不再生育的目的
2022-08-11 15,340 -
二胎上必须结扎吗
国家有一些相关的规定,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妇提倡采取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而所谓的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是指生育一个子女后放环,生育第二个子女结扎。如果夫妇双方都不适宜做结扎手术,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取其他节育
2022-10-23 15,340 -
现在没有明确二胎结扎,为什么二胎上要结扎证明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夫妇,女方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一方首选结扎措施。”已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夫妻,一方首选落实结扎措施。如果存在医学上认
2022-11-01 15,340 -
二胎结扎上户口
二胎结扎上户口应该1、拿着凭出生证到所在居委会开具“新生儿入户通知单”; 2、带着父母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明、生育服务证、入户通知单到所在街道办事处盖章
2022-08-12 15,340
-
01:10
押金在法律上可以退吗
押金能不能退还,关键是在于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时候进行的协商,或者签订合同时的约定。 押金,就是为了履行担保债务的义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把规定的金钱或者等价物交给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对合同债务不履行的时候,债权人享有从押金中优先受偿的权利,押金
775 2022.04.17 -
01:08
离婚协议在法律上有效吗
离婚分为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对于协议离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经协商达成的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
2,402 2022.04.17 -
01:03
隐形股东在法律上允许吗
隐形股东,从法律上来说是隐名股东,也是实际投资人,是指按照书面或者口头协议,来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 隐名股东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是,当隐名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将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隐名股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
903 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