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的量刑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主观上限于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上述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而加以阻碍,才能构成本罪。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妨碍公务罪之构成应以公务适法为前提。从行政法角度分析,行政行为具有效力公定力,对有重大且明显瑕疵的无效行政行为,相对人才可予以适当方式抵抗。公务行为之成立要件和无效行政行为之抵抗权问题有待立法完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事业编制人员依法执行行政执法职务是否可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论处的批复》(200.4.24高检发释字[2000〕2号)对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事业单位人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中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事业编制人员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可以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的量刑标准是: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构成犯罪的,一般就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
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妨害公务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
2020.06.27 121 -
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的量刑标准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妨碍公务罪的量刑标准,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暴力、威胁等方式解救被收购妇女儿童; 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购妇女和儿童的主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
2022.04.14 410 -
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的量刑标准: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和红十字会的职务活动。
2020.08.12 80
-
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立案标准
妨碍公务或者暴力抗法的,情况严重构成妨害公务罪。我国没有袭警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
2022-03-15 15,340 -
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的量刑是什么
妨害公务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
2023-02-28 15,340 -
妨碍执行公务罪的量刑标准
妨碍执行公务罪,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之,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如果当事人所采取的暴力造成民警等国家工作人员伤残的,还可以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犯该罪的,主动认罪服法,化
2022-05-10 15,340 -
妨碍执行公务罪量刑标准
妨害公务罪量刑标准,应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从犯可以从轻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拘役或者管制。)以暴力、威
2022-02-09 15,340
-
01:09
妨碍公务罪的量刑标准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本罪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过程当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
1,434 2022.04.15 -
01:07
妨碍执行公务罪立案标准
妨碍执行公务罪立案标准如下: 1、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 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
1,937 2022.04.17 -
01:10
妨碍公务罪定罪量刑标准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对妨害公务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做出了规定。根据该条规定的内容,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
80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