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行为人利用其在本单位担任的职务所形成的主管、管理或者经手本单位财物的方便条件。如公司经理利用其调配本单位财物的权利,财会人员利用其管理、经手账目、钱财的方便等。如果行为人没有利用职务上便利,就不构成本罪。即使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利用自己因工作关系熟悉环境、了解情况、便于出人单位等方面的方便条件,也不构成本罪。(2)必须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非法占有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盗窃、骗取、侵吞等。(3)侵占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目的。据你所述,你既无主观占有的故意,也无客观占有的事实,虽然行为有不当之处,但是不够成职务侵占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放火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客观方面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绑架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 1、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
行贿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行贿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 1、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2020.08.10 382 -
诈骗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客观方面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
2020.12.27 255 -
绑架罪的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
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打法劫持他人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直接对被害人身体实施打击和强制,如捆绑、推、拽、殴打、伤害、强行架走等,所谓胁迫是指以不顺从就实施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恐惧不敢反抗的行为
2020.05.20 237
-
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职务侵占罪是指、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2022-03-16 15,340 -
侵占罪的客观方面与客观方面的表现
侵占罪(刑法第270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本罪在客观
2022-01-24 15,340 -
侵占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侵占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侵占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
2022-03-14 15,340 -
侵占罪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侵占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产,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仍然非法占有。构成侵占罪的,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他人财产、遗忘物或者
2021-11-07 15,340
-
00:49
销售假药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有哪些规定
1、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销售者违反国家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销售假药的行为是指一切有偿提供假药的行为。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即符合本罪成立的法定结果,这说明本罪在犯罪形态上属危险犯。而销售假
684 2022.04.17 -
01:08
徇私枉法罪有哪些客观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第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到追诉。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徇情,仍然对其进行立案侦查、起诉或审判的,就属
1,683 2022.04.15 -
00:59
违反客观事实签订的合同怎么办
违反客观事实所签订合同的效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违反客观事实的合同一般表现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合同一方带有欺诈目的与对方签订的合同。此时合同对方因被欺诈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并非真实的意思表示,该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合同被欺诈方可
1,22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