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纠纷的案件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离婚案件分为两种形式: (1)、若双方能够对全部事项协商一致,可以协议离婚。但离婚协议应当起草严谨、完整,避免因起草不当,造成日后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诉讼; (2)、若双方对某一项事宜未协商一致,只能通过诉讼离婚。 二、关于财产方面:婚前个人财产,属于个人所有,在离婚时不参与分割。婚后取得的财产,一般情况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一人一半。但是法律规定某些特定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三、抚养权的问题: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随母亲;两周岁到十周岁之间,以将来对孩子医疗、教育、健康成长的原则来综合认定;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主要取决于孩子的意愿。司法实践中有效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技巧,可以面谈。 四、不抚养孩子的一方需要向另一方支付抚养费,数额为不抚养孩子一方收入的20%-30%,支付方式为按月支付的较多。 五、不抚养孩子一方不因支付了抚养费,而免除将来孩子需要正常、合理的大额支出。 六、另外,离婚案件还涉及财产分割、债权债务承担、子女抚养权、抚养费的承担、婚姻过错赔偿、一次性经济帮助等法律问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债务纠纷如果是诉讼解决的处理程序为:立案受理、庭前准备、开庭审理、上诉、申请再审和申诉、申请执行。如果不诉讼的,则由双方自行协商解决。离婚时,夫妻共同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如果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若是协议不成的,则由人民法院判决。
-
纠纷案件如何处理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发生经济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可以双方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或者发生劳务合同纠纷
2021.01.30 268 -
纠纷案件如何处理?
常见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如下: 第一,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第二,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
2021.02.26 92 -
离婚纠纷案件如何审理
离婚纠纷案件由人民法院审理之后判决,人民法院会根据夫妻双方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离婚财产分割一般是先由夫妻双方自己协商夫妻共同财产怎么分,协商不成的,才由人民法院判决。
2021.02.26 137
-
如何处理离婚纠纷案件
处理离婚纠纷案件的方法有: 1、可以由人民法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功的,需要立即进行审理。 3、对符合离婚条件的,法院应当判决准予离婚。 关于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问题可以另行进行起诉,
2022-11-30 15,340 -
如何处理离婚纠纷案件?
处理离婚纠纷案件的方法有: 1、可以由人民法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功的,需要立即进行审理。 3、对符合离婚条件的,法院应当判决准予离婚。 关于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问题可以另行进行起诉,
2023-01-03 15,340 -
离婚纠纷案件如何处理?
处理离婚纠纷案件的方法有: 1、可以由人民法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功的,需要立即进行审理。 3、对符合离婚条件的,法院应当判决准予离婚。 关于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问题可以另行进行起诉,
2022-06-30 15,340 -
离婚纠纷案件如何处理
处理离婚纠纷案件的方法有: 1、可以由人民法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功的,需要立即进行审理。 3、对符合离婚条件的,法院应当判决准予离婚。 关于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问题可以另行进行起诉,
2022-05-22 15,340
-
01:54
离婚纠纷股权如何处理离婚时,对于夫妻双方均持有的公司股份的分配问题,有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持有的是别人公司的股份,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处理各自的股份。如果协商不成,可共同委托评估机构对股份的价值进行评估后,由法院作出判决;2、如果开的是夫妻公司,即公
1,369 2022.04.17 -
01:20
订婚纠纷如何处理订婚纠纷,当事人可以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首先,订婚不等于结婚,不能受到婚姻法的严格保护。但是,订婚也会涉及财产赠与,也就是彩礼给付的问题,为了解决订婚产生的财产纠纷,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作出了特殊的补充规定。当事人如果对彩礼的退还
1,112 2022.04.17 -
01:01
如何处理房产纠纷处理房产纠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具体如下: 1、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2、仲裁方式; 3、诉讼方式。 其中仲裁的方法比较灵活简便,纠纷解决也比较快,费用也比较低,所以比较受当事人的欢迎。但是如果双方没有仲裁协议的约定,那么就只能够采取诉讼的方
583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