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司法程序都包括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民间借贷超过约定还款时间,借款合同没有约定利率,也没有约定逾期利息的,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按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最高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利息约定不明; 《民法典》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2、还款期限不明; 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3、没有借据。在借款时很多情况下借款人并未向出借人出具借条,这样就会给出借人收回借款造成法律上的障碍。往往因为没有借条,不能提供当时借款的证据而败诉。 4、主体不合法,如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无效。
民间借贷是一种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民间金融活动,主要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不属民间借贷范畴之列。
-
民间借贷的纠纷包括哪些
1、民间借贷合同的形式不规范,手续简单引发纠纷。 2、高利贷充斥民间容易引起纠纷。 3、民间借贷民法典律法规不完善引发纠纷。 4、利息约定不明,还款期限不明,没有借据,主体不合法等。
2021.02.07 131
-
民间借贷法律程序都包括什么
如果行贿案件起诉到法院,法庭审判时受贿人不需要到庭,公诉人出示受贿人供述即可;检察机关讯问行贿人,一般是将行贿人作为类似于香港的污点证人,只要行贿人供认行贿事实,检察机关依次突破受贿案件,一般不追究行
2022-08-16 15,340 -
民间借贷流程包括哪些?
贷款的申请。借款人向当地银行提出借款申请。除申请农村小额贷款外,申请其他种类的贷款须提供有关资料。
2022-07-21 15,340 -
民间借贷司法程序有哪些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
2022-04-16 15,340 -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物都包括哪些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用来作为抵押的物品包括:提供抵押的人所有的房屋、汽车、机器设备、土地使用权等具有一定价值的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用其仅有的一套房屋作抵押,则法院因考虑到债务人及其家属应有居住之处
2022-11-12 15,340
-
01:26
民间借贷法院起诉程序怎么走
在民间的借贷关系中,贷款期间届满,经债权人多次催告借款人仍然拒绝还清时,债权人可携带相关资料证据等去人民法院进行提起起诉请求的;只要符合起诉的相关条件,都可以起诉,具体的起诉条件有: 1、债权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公民、或法人或其他组织
1,009 2022.04.17 -
01:37
民间借贷起诉要什么程序
民间借贷的起诉程序和一般合同纠纷的起诉程序,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在民间借贷起诉过程中,债权人需要提供相应的债权凭证,或者其他能够证明确实存在民间借贷关系的有效证据。具体来说,民间借贷的起诉程序就包括了:1、债权人搜集相应的证据,包括借条、欠条
4,143 2022.04.15 -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567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