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共同财产具体主要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各项合法收入以及由该收入转化而成的各项财产和财产性权利。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自结婚登记之日起至离婚登记或离婚判决生效。具体的应包括: (一)夫妻双方各自的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性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 (四)继承或接受赠予所得的财产; (五)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的所得额; (六)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七)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八)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因此夫妻离婚时可以就上述规定的共同财产分配,同时夫妻双方的共同债务也应当由双方承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企业在我国只能成为借款人而不能成为贷款人。即我国立法禁止企业之间相互借贷,其原因在于: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经营范围;有助于维护国家金融秩序,金融是一国经济的命脉,国家必须对其加以控制。如果允许企业之间相互借贷,必然会造成金融秩序失控,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所以公司向公司借款协议的签订应该属于无效的根据现行的我国法律,非金融机构的企业之间是不能贷款的,如果发生贷款,法律后果自然是合同无效,本金返还,利息理论上国家是要没收追缴的。而企业和个人以及个人和个人之间是允许形成借贷关系的,利息不得超过银行利息的四倍。企业之间相互借贷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民间经济行为,然而对于这种行为的法律界定却说法很多。当一种经济行为“合理却不合法”的时候,立法机构也正是应当有所作为之时。
-
朋友们那收藏青铜器犯法吗
个人收藏青铜器不犯法,但是必须来源合法。个人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从文物商店购买;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等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可以收藏取得的文物。
2020.06.09 574 -
朋友借钱不还我们该如何解决
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通常情况下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债主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
2022.05.15 95 -
朋友借钱不还,你们看到报警吗
借款不还,当事人不应该报案,而应该通过协商、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来解决。公安机关主要是负责刑事案件和治安管理的,欠款不还属于民事债务纠纷,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
2020.11.07 186
-
朋友们求婚假多少天
1、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2、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
2022-07-06 15,340 -
重婚罪有帮助犯吗? 请朋友们帮助我
夫妻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动解除。但是,一方去世前,另一方在一方生病期间就和别人组织家庭还生了小孩,可能涉嫌重婚罪。夫妻之间具有扶养义务,当夫妻一方生病时,另一方必须给予照顾或者送院治疗,承担相应的医疗
2022-07-24 15,340 -
求助万能的吧友们求助吧友招行信用卡的问题
带着身份证、社保卡,到你投保地社保服务中心开具。
2022-10-30 15,340 -
求助!朋友借钱不还怎么办?
借款到期不还,可以考虑通过起诉方式维权。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
2022-04-20 15,340
-
00:54
朋友借款不还怎么办借款期限届满,债务人仍然不偿还借款的,债权人应采取合法的方式追回借款,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追回借款:首先,如果债务人有能力清偿所欠借款但就是不给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以追回借款;其次,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沟通无果的,
471 2022.04.17 -
01:13
朋友借钱怎么要回来朋友借钱不还的对付方法: 1、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债权人在借款期限到后,提醒对方尽快清偿债务,也可以约定或者订立新的延期偿还合同; 2、债务人拒不还款,双方协商无效的情形,债权人可以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递交
10,840 2022.04.17 -
00:55
朋友欠债不还怎么办朋友欠款不还时的做法:首先,与债务人进行协商,以达到收回欠款的目的;其次,如果协商失败,可以请律师出具律师函,按照双方的协议欠条或者借款合同,对债务人进行催收,催促其归还本金和欠款利息,催促朋友在规定期限内清偿债务;最后,如果债务人拒不偿还
71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