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现在想离婚,但是房产证上名字写的是夫妻双方,现在女方不同意离婚,如果男方提出离婚诉讼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离婚属于夫妻双方的权利与自由,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 诉讼离婚,一方不同意离婚或签了离婚协议后反悔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诉讼离婚。一般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在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起诉。一审一般3个月。 2、【夫妻共同财产的离婚处理】婚前财产各自归各自,婚后夫妻共有财产原则均分。 如果对方有导致离婚的法定过错(比如一方恶意转移财产)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时可以要求过错方少分,并可以主张损害赔偿。 3、【离婚与子女】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情况下离婚后男方要求返还礼金的不需要返还。但如果双方结婚后没有共同生活的,或者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男方生活困难的,离婚时男方要求返还彩礼要退还。
婚前男方出钱买房写女方名字离婚一般归女方,因为房产证上登记的是谁的名字房子的所有权就归所有;但是如果男方如果能有证据证明房子是自己在婚前出资购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所有权。
-
男方提出离婚女方不同意,如何诉讼
一方起诉离婚的,一般在另一方户籍所在地(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户籍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经常居住地(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法院起诉。存在特殊情况,可以在原告所在地起诉离婚,但是不能再其他地方起诉离婚。
2021.02.16 230 -
男方出资买房写女方名字了,男方买房现已经离婚了
在婚前男方出资买房写女方的名字,属于赠与行为,分手后对于房子可以协商处理。赠与时双方约定分手需要返还的,分手时女方应该返还房子。
2021.02.07 123 -
男女双方想离婚但对方不同意怎么办?
离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协议离婚,一种是诉讼离婚。如果协议离婚,对方不签字,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离婚,通过司法手段解除双方婚姻关系。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对于起诉到法院的离婚案件,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应当进行调解,如果不同意离婚
2021.02.13 92
-
离婚房产证上写的是男方名字, 如果离婚, 房产证上写的是女方名字,
一般情况下,财产平均分配,债务均担,但如果是男方经常殴打女方,那么女方取得相关证据在财产上可能会有相应照顾,房产证上写的是男方名字不影响财产分割,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建议在起诉的同时申请财产保全将房屋
2022-03-06 15,340 -
房产证上是男方的名字,如果女方想离婚,男方不配合,怎么办理离婚
目前,如果直接起诉离婚,由于房产证上所写的是男方的名字,且房子是在婚前取得的,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应当认定是男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女方没有产权。本案中,如果女方在购买和装修房子上有一定投入,女方应取得或者
2022-02-24 15,340 -
女方出轨,男方现在想离婚,男方不同意怎么办
离婚有两种方式,双方对是否离婚、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权协商一致的话带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协议书直接到领证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如果协商不成需要收集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如分居两年以上、外遇
2022-04-06 15,340 -
结婚后买的房子写的男方名字, 但是房产证上是女方的名字, 如果离婚
1,离婚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 2,房屋是婚后购买的,如果是写的你夫妻二人或你的名字,那么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你有权分割一半。如果是写的男方名字,那么属于男方个人财产,
2022-01-11 15,340
-
00:57
女方不同意离婚男方如何起诉离婚
女方不同意离婚,男方要起诉离婚的,男方需要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到法院登记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确认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法院应当准予离婚。男方的诉讼请求,
657 2022.04.25 -
00:52
男方要求离婚女方不同意如何上诉
男方要求离婚,女方不同意,男方上诉的流程如下: 1、准备上诉状,然后提交到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 2、立案之后及时缴纳案件受理费用; 3、等待法院通知双方进行调解,在二审阶段调解也是必经的程序。如果调解和好,那么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
536 2022.04.25 -
01:16
女方提出离婚男方不同意怎样处理
女方提出离婚男方不同意的,女方可以起诉离婚。女方要离婚,在男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女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一般先调解,女方可主张男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男方有家暴行为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并提供证据证明
1,93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