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公司多少天可以拿到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试用期内,员工提前3天书面形式提出离职就可以,若过了试用期,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就行了。公司应在员工离职后三个工作日内结清工资,员工可以要求公司在三个工作日内结清你的全部工资,提前离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也无权扣钱。员工可以通过快递的方式向公司提出离职要求,同时保留好快递单,作为曾经提前向公司提出离职的证据。 即使员工自动离职或急辞工,公司也应当结清工作期间的全部工资,不能扣钱的。若因员工的提前离职给公司造成损失,应赔偿损失,但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但这种损失一般很难举证证明,因此企业在招聘人员时要做好相关的人力准备。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试用期内也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举报: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其他。
-
公司压工资合法么,辞职后离职员工可以拿到工资吗?
离职后公司压工资不合法。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2020.07.25 201 -
工作20天离职可以拿到工资吗
工作20天无合同辞职有工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
2020.06.21 173 -
暑假工离职当天可以拿到工资吗
可以。 1、大多数企业当天走都不会当天结算工资,要等到下月单位发工资时统一发放。 2、一般单位都会要求员工在离职前一个月提交申请,进行工作交接后才可以离职的。大多数企业当天走都不会当天给你结算工资。如果劳动者辞职到期,用人单位是应当支付其工
2020.09.03 1,070
-
离职后工资多少可以拿到
按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
2022-10-10 15,340 -
离职员工可以拿到多少报酬
是补偿金。这个按合同约定。未约定,当事人已经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可以要求按照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支付经济补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六条当事人在劳
2022-10-10 15,340 -
新员工三天离职是否可以拿到三天工资?
刚满三周就应按约定拿到劳动报酬,这个应直接与老板谈,避免今后打麻烦,要不走劳动监察渠道也挺麻烦。
2022-10-21 15,340 -
辞退员工离职多久可以拿到工资
1、被辞退员工应该在办理手续是立即支付工资。 2、原则上讲,被公司辞退,工资应即时支来付,最迟不能自超过下一个工资发放日。如果单位不及时支付工作或者故意拖延支付工资的话,最好保留好相关证据,与单位协商
2022-12-09 15,340
-
00:56
公司拖欠工资多少天可以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公司拖欠工资后得达到多长时间才能够起诉。因此,一般只要出现公司没有在约定时间内支付工资的情况,无论拖欠工资多少,员工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员工应当在知道
2,855 2022.04.17 -
01:01
离职可以当天离开当天结工资吗
离职可以当天离开当天结工资。但是离职除了协商方式可以当天离开在,主动提出辞职的,应当提前三十天向用人单位提交书面离职报告,若提出后立即离开,对单位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是在离职当天,是可以当天结工资的,若单位不能立即结工资的
7,274 2022.05.11 -
01:04
工资7000可以拿多少生育津贴
工资7000可以拿多少生育津贴,每个地区的规定都是不一样的。生育金是按照个人工资以及缴费基数来计算的,想要知道具体金额必须要知道缴费基数。如果缴费生育津贴低于工资的,由企业承担,其计算公式为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根据相关法律规
9,269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