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意外出院没有住院凭社保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报销的。一般情况下,医保报销比例在70%左右浮动。其报销比例的多少与医疗等级、检查、用药情况等因素有关。 A类药品可以享受全报,B类药品报80%,自负20%的比例,而C类是需要全部自负费用的。 各地报销比例不一样,具体到当地医保局咨询。
即使住院期间没有使用医保卡,出院后只要准备相关材料,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也可以按规定办理报销手续。只要准备以下材料就可以报销:1.机打的费用清单原件;2.住院病历有效复印件(医院盖章有效)1份;3.身份证复印件1份。医保指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
意外受伤住院医保报销吗
1、在通常情况下,一般的意外摔伤是在医疗保险报销的范围之内的 2、打架斗殴、交通肇事、医疗事故、自杀自残、工伤等明确由他人承担医疗费赔偿责任的部分是不属于医保范围之内的 3、医保不会报销有明确责任人造成的损伤费用,因此意外受伤是在可保范围之
2020.06.14 738
-
工伤没有住院老板不愿意出院
1、属于工伤,可以要求单位或自行到劳动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 2、工伤被认定后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 3、工伤,赔偿项目除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医疗费、停工期间的工资外,构成
2022-03-19 15,340 -
没有购买工伤保险和住院意外险该怎么办?
若公司未购买工伤保险,发生意外事件时,一般是由公司负担,受害者有权要求公司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享受工伤待遇。 另外,即使公司虽没给伤者办理工伤保险,但还是可以申请工伤的。在上班期间发生
2022-04-24 15,340 -
工伤没有住院工伤住院有何补助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没什么办法。依《条例》规定,工伤赔偿的项目有医疗费、住院治疗期间的伙食费、误工费、与工伤等级有关的伤残补助金。医疗费单位给报了;你没住院也没休养,所以没有伙食费、误工费;依你的伤
2022-03-26 15,340 -
社保可以在意外住院报销吗
1.一般的意外受伤是在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除了打架斗殴、交通肇事、自杀自残、工(公)伤及有责任方的意外伤害。 2.医保报销比例范围:门、急诊医疗费用:在职职工年度内(1月1日~12月31日)符合基本医疗
2021-03-17 15,340
-
00:53
社保卡住院报销流程
社保卡住院报销的流程规定如下:如果是生病住院,将医保卡交给医院,医院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就会把不能报销的药品、器械等费用,让患者到门诊缴费,出院时直接到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办理结算手续。如果是因为意外住院,医生要在病历上注明,并且到居住地社区开
6,814 2022.05.11 -
00:58
社保卡如何报销住院费用
社保卡报销住院费用如下: 1、报销范围:参保人员在个人选择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A类医院发生的住院费用; 2、住院起付线:一个自然年度内首次住院起付标准为1300元,以后每次650元; 3、报销比例:一级医院90%,二级医
8,141 2022.04.17 -
01:08
办理住院时没拿医保卡
出院之前没有出示医保卡,也是可以报销的,在付钱的时候或者出院结算的时候就要出示医保卡,医院会把该扣的扣掉。在报销的时候,如果要用医保卡个人账户支付住院费用,出院结算前告诉医院的结算工作人员,按正常的刷卡手续办理即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
4,50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