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承担培训违约金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只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才需要缴纳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不高于尚未履行期间分摊的培训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只有以下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约定违约金: 1、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不是岗前职业培训),支付了培训费,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培训协议中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尚未履行期间分摊的培训费用。 2、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天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保密事项和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者辞职解除合同的,只有上述第1种情形。但按《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即使用人单位支付了培训费,对劳动者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约定了服务期的,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合同的,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约定,无需支付违约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者需要承担违约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两种。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约定服务期;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可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除上述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
哪些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承担违约金
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违约金条款,保护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1、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
2020.07.31 216 -
什么情况下劳动者就要承担违约金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违反保密义务的、违反竞业限制后需要承担违约金。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
2020.02.29 121
-
什么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承担培训违约金
只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才需要缴纳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不高于尚未履行期间分摊的培训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只有以下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约定违约金: 1、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2022-04-02 15,340 -
什么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承担培训违约金?
只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才需要缴纳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不高于尚未履行期间分摊的培训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只有以下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约定违约金: 1、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
2022-04-13 15,340 -
什么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承担培训违约金
只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才需要缴纳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不高于尚未履行期间分摊的培训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只有以下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约定违约金: 1、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
2022-04-15 15,340 -
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培训违约金
只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才需要缴纳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不高于尚未履行期间分摊的培训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只有以下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约定违约金: 1、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
2022-04-13 15,340
-
00:44
合同违约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一般按照规定的违约责任的形式承担违约责任,具体责任如下: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定金责任。违约金责任。可以有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
689 2022.05.18 -
01:43
租房者退房需要付违约金吗
租房子退房是否需要付违约金,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租房子在租赁期限未届满的情况下提前退房,需要根据租房合同上的约定,来确定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
1,613 2022.04.15 -
01:11
什么情况下强拆不违法
强拆,不一定是违法行为。如果拆除的是违法建筑,同时拆除单位已经依法履行了相关的公告职责,这时候强拆行为就不会构成违法行为。违法建筑的所有权人,无权请求拆除单位赔偿自己的损失。强拆主要是指行政强拆,是政府部门强制拆除建筑物等不动产的行为。根据
1,37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