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款人和自然人之间的债务纠纷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您和对方之间形成的是借款合同纠纷;2、对方向您借款,如果明确约定了还款时间的,到期后您可以要求对方还款;3、现在对方逾期不还的,您有权要求对方还款并支付逾期利息;4、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实践性合同,也就是说借款合同自出借人交付借款时生效;5、作为出借人,若借款人到期拒不返还借款的,您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但必须举证如下事实(1)双方存在借款的合意(可通过借条、借据及收条予以证明);(2)借款已经交付给对方的事实(可通过银行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等予以证明)6、如果收集到上述相关证据,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去对方户籍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也就是您所在地的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对方偿还借款;7、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为2年,如果约定了还款期限的,从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也就是16年四月二十日起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债务纠纷在司法实践中是比法常见的一类民事纠纷,造成债权债务纠纷的原因有很多,特别是因债权债务产生的担保责任,现我国关于债权债务纠纷适用的法律法规是比较多的。
自然人之间的贷款应注意以下问题:注意借款人的声誉和偿还能力。看资产和收入,偿还能力;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信誉如何。有借不还的劣迹就拒绝;借款合同或借款时,写明合同或借款,双方各持一份保管;贷款利率合理合法,否则无效。利息不计入本金计算复利。借款人的借款目的应当合法。法律不保护因赌博、贩毒、吸毒等非法活动借款。
-
关于离婚中的债务纠纷问题
离婚时关于债务纠纷的处理,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当共同偿还,但是如果能够证明是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第三人知道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归各自所有的,则以个人财产清偿。
2021.02.14 162 -
自然人之间借贷纠纷的特点有哪些
1.借款手续不完备。民间借贷一般发生在熟人之间,碍于情面有时可能不写欠条或还款时不及时收回欠条。2.担保方式不明确。3.借款目的不明确。4.利息过高有高利贷的现象。
2021.01.31 104 -
民法典中关于债务纠纷的问题
由于债务纠纷是民事纠纷,如果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话属于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债务人不偿还债务产生纠纷的,属于债务违约,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2021.03.27 400
-
自然人和借款人的债务纠纷的处理问题
1、您和对方之间形成的是借款合同纠纷;2、对方向您借款,如果明确约定了还款时间的,到期后您可以要求对方还款;3、现在对方逾期不还的,您有权要求对方还款并支付逾期利息;4、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实践性合
2022-05-05 15,340 -
借款人与自然人之间债务纠纷如何处理
1、您和对方之间形成的是借款合同纠纷;2、对方向您借款,如果明确约定了还款时间的,到期后您可以要求对方还款;3、现在对方逾期不还的,您有权要求对方还款并支付逾期利息;4、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实践性合
2022-05-07 15,340 -
借款人与自然人之间的欠款债权人无法偿还债务纠纷
1、您和对方之间形成的是借款合同纠纷;2、对方向您借款,如果明确约定了还款时间的,到期后您可以要求对方还款;3、现在对方逾期不还的,您有权要求对方还款并支付逾期利息;4、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实践性合
2022-04-09 15,340 -
借款人与自然人之间欠款债权人无法偿还债务的纠纷
1、您和对方之间形成的是借款合同纠纷;2、对方向您借款,如果明确约定了还款时间的,到期后您可以要求对方还款;3、现在对方逾期不还的,您有权要求对方还款并支付逾期利息;4、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实践性合
2022-04-24 15,340
-
01:19
民法典关于民间借贷纠纷的规定
民法典关于民间借贷纠纷的规定,主要依据是民法典第680条的规定。根据第680条,法律明确禁止了高利放贷的行为,民间借贷的利率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利率。具体来说,国家会根据每年的经济情况不同,作出一定的法定利率调整。因此,如果高利借款人与民间贷
6,063 2022.04.15 -
01:12
夫妻之间有债务纠纷能离婚吗
夫妻之间有债务纠纷也可以离婚。一般来说,夫妻在离婚时应当对双方的债务的清偿方式做出约定,如果存在纠纷,无法就偿还方式达成一致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被告经常居住地或者户口所在地法院,均有此类案件的管辖权。 首先,夫妻双方的债务可分
1,287 2022.04.15 -
00:50
自然人公司破产债务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经过审查之后就会进行受理。法院在受理破产后,会确定一个合理的期限让债权人申报债权,债权人可以在此期限内进行申报。未在该期限内申报的,可以在法院进行最后的财产分配前,进行补充申报
1,00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