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有关丧葬费的知识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丧葬费的知识内容。 丧葬费是指,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权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亲属对死亡的受害人进行安葬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支出。 1、《社会保险法》 第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2、《工伤保险条例》 第37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3、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丧葬费和抚恤金补助问题的通知》 一、丧葬费的补助标准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丧葬费补助金按当地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4个月的标准给予补贴。 4、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非因工死亡丧葬费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通知》 一、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非因工死亡丧葬费按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4个月的标准发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收财产的相关知识有: 1、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2、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 4、没收财产的方式有选科式、并科式; 4、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离婚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 一、离婚不是只能起诉离婚; 二、孩子跟随一方生活,另一方仍有抚养的义务; 三、诉讼离婚并非必须全由法院判决。
-
离婚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有哪些?
离婚应该了解的法律知识包括: 1、协议离婚必须对子女抚养、债务、财产等事项协商一致,且需要经过三十天离婚冷静期; 2、起诉离婚应当由婚姻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人民法院受理后,会先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3
2021.01.12 213 -
买房前必须知道的房产知识有哪些
买房前必须知道的房产知识有:注意了解购房政策;正确估算自己的实际购买能力;贷比三家选择适合的贷款委托方式;了解当地使用公积金情况;了解房产项目的背景;注意资金安全;注意贷款方式;注意房产及房产公司是否正规手续齐全。
2020.10.05 140 -
离婚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有哪些吗
离婚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有: 1、协议离婚的,需要对子女抚养、债务、财产等事项协商一致,且需要经过三十天离婚冷静期; 2、起诉离婚的,应当由婚姻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人民法院受理后,会先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2021.02.08 138
-
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男女结婚后,夫妻互有同居的权利义务,夫妻间应当同居生活。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重婚也是婚内同居,这种同居是一种犯罪行为。男女结婚后,夫妻互有同居的权利义务,夫妻间应当同居生活。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
2022-11-02 15,340 -
有谁知道有关离婚的知识
法院判决书和离婚证具有相同效力。 离婚有两种方式: 1,诉讼离婚; 2,协议离婚。协议离婚的时候,婚姻登记机关会发放离婚证书;而诉讼离婚,法院会作出裁定或者判决,生效后的裁定或判决跟离婚证书的法律效力
2022-07-20 15,340 -
谁知道你省2012年的丧葬费标准是多少
福建省2012年交通事故赔偿中的丧葬费标准19484.5元
2022-10-26 15,340 -
消费权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消费维权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2条规定:“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应当负责处理。” 《产品质量法》第23
2022-05-13 15,340
-
01:19
知识产权贯标条件有哪些
知识产权贯标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建立了符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的体系文件;第二个条件是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运行了三个月以上;第三个条件是完成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第四个条件是至少有一名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
6,230 2022.04.15 -
01:52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在很多方面,具体如下: 1、权利客体不同,物权的客体主要是有体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他物权的客体还可以包括权利,而知识产权的客体是创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业标记; 2、物权一般可以通过事实占有实现对客体的支配,而知识产权则必
2,119 2023.01.28 -
01:11
新丧葬费标准
新丧葬费标准如下:丧葬费是上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的2倍,因此,从2021年9月1日开始,丧葬费就等于2倍的当地月可支配收入。从以往各地区标准不统一,有的包干,有的挂钩,最终实现了与当地月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统一模式,更加清晰、明了,也更
4,40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