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以后自己有什么权利要回工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管是否是职工主动辞职,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单位都应该支付工资。如果不支付的,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但是,在申请劳动仲裁时,职工应该提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这个是不行的,你在公司上班过,那你的个人资料公司就是要存档的,不是说你走了,那你的档案资料都给你带走的,涉及存档问题,一般难要回。一般来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以后,应当签定书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一式两份,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持一份,并由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并盖上公司的公章,劳动者本人也要签字确认。
试工三天自己辞职的有工资。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劳动的,单位就应当支付工资,不能因为工作时间短就拒绝发放工资。如果单位因此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部分投诉单位,或者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
试用期自己辞职有工资吗
试用期自离会有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三天自动离职的,用人单位是应当支付其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伸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
2020.01.19 415 -
试用期自己辞职有工资吗?
试用期自己辞职有工资。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020.02.02 150 -
离职后可以要回自己的个人资料吗?
这个是不行的,你在公司上班过,那你的个人资料公司就是要存档的,不是说你走了,那你的档案资料都给你带走的,涉及存档问题,一般难要回。一般来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以后,应当签定书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一式两份,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
2020.10.03 991
-
自己辞职有没有权利拿回全部工资
不管是否是职工主动辞职,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单位都应该支付工资。如果不支付的,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但是,在申请劳动仲裁时,职工应该提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据。
2022-04-09 15,340 -
辞职后怎么弄回自己的工资
【法律意见】 离职后拖欠员工工资处理方法: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
2022-07-09 15,340 -
辞职了怎么要回自己的工资
可以要回来的,但是请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你已经离职,那么请在离职后1年内提出,因为超过1年,就超出了诉讼时效。仲裁有可能就不受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2022-07-15 15,340 -
要辞职了怎么要回自己的工资
离职时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是必须一次性结清的。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减。否则当事人可以去劳动局举报。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根据《工资支付
2022-07-05 15,340
-
01:13
辞职后五险一金自己怎么交
辞职后五险一金自己交纳的方式如下:1、由个人全额缴纳,即不中断缴费把过去连同企业缴纳的部分一并自己缴纳;2、如果到外地上班,可以办理保险转移手续,到新的就业地区。不管哪种方法,找到新的工作单位按原帐号继续缴费即可,不用补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6,220 2022.04.17 -
00:51
单位交的社保辞职了可以自己交吗
单位交的社保辞职了,也可以自己交的。法律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应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劳动者从用人单位辞职后,未找到新单位的,可以选择由本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是,个人只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
13,483 2022.05.11 -
01:09
辞职了怎么礼貌的要工资
辞职了礼貌的要工资的方式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者他人调解的方式要工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要工资:1、向当地劳动局或者劳动监察执法大队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2、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劳动仲裁处理;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诉求用人单
8,12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