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借贷都是无效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企业间的相互借贷,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答: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因违背相关法律规定,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的规定,企业之间不得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企业之间签订的这种合同为无效合同。如:约定不论盈亏一方均固定收回本息的联营行为;约定一方向企业投资,但不论企业是否盈利,均固定收回本息的投资行为等,在实践中都将会被认为是变相借贷行为而归于无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企业间借贷,是指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借款的行为。依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不允许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借款。但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现今的司法实践中,对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如存在上下级关系、长期业务往来关系,对企业确因资金周转困难,临时性、个别的、不以收取高利息为目的的短期借款,经审查不属于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违法行为的,结合其他情况可认定为该借款行为有效。
企业间借贷无效的情况: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
企业之间借贷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企业间借贷无效的情况有:企业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转贷的;使用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而转贷的;明知对方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而借款的;以及借贷行为违法的、违背公序良俗的等情况。
2020.02.27 105 -
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无效吗
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的,是有效的;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的,则无效,例如借款合同中的一方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借款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等。
2021.01.12 120 -
企业间民间借贷合同有效吗
企业间民间借贷合同有效,根据法律规定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等等情形的借贷合同无效。
2020.05.09 124
-
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无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具备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
2023-01-19 15,340 -
企业之间的借贷无效的范围
企业间贷款无效的情况如下: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转贷的;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明知对方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借款的;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贷款行为。
2021-11-06 15,340 -
企业间借贷无效是什么情况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由此确认了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 第十一条规定,
2023-01-14 15,340 -
企业间借贷合同无效的后果
根据现行的我国法律,非金融机构的企业之间是不能贷款的,如果发生贷款,法律后果自然是合同无效,本金返还,利息理论上国家是要没收追缴的。而企业和个人以及个人和个人之间是允许形成借贷关系的,利息不得超过银行
2022-03-11 15,340
-
01:20
企业之间能相互借贷吗
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借款。法律规定,借款关系可以发生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企业法人借款时,属于法人一类,符合借款的主体要求。法律规定,法人之间、非法人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
887 2022.11.21 -
01:23
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否合法
企业和个人都是属于民事活动中合格的主体,企业与个人间借贷行为一般是合法的,但是要符合以下条件: 1、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2、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不违背公序良俗。 对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应依据以下原则处理: 1、维
9,564 2022.08.06 -
01:13
企业间借贷有怎样的法律后果
企业间借贷有以下法律后果: 1、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以后转贷的,有可能触犯法律关于高额转贷的禁止性规定。如果企业在获得借款以后,高额转贷牟利,扰乱金融秩序,危害国家金融安全,违背企业借贷的初衷,不但借贷行为本身无效,而且将有可能触犯刑律,承
368 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