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工时制有什么要求?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也需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也要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力的。每七天至少休一天的。2、法律依据:《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第四条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一)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二)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三)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第五条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三)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第六条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综合工作时间制是指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需企业报经当地区县劳动保障局批准,未经批准,不能任意扩大范围。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其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与公休日。
综合工时制是指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但其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定标准工作时间为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
-
-
综合工作时间制是什么
综合工时制是指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但其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定标准工作时间为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企业应生产特点不能实行规定
2023.04.20 1,267
-
综合工时制的要求是什么
1、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也需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也要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力的。每七天至少休一天的。2、法律依据:《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
2022-04-28 15,340 -
什么是综合计时工时制?综合工时制与非综合工时制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针对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的部分职工,采用以周、月、季、年登位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
2022-02-15 15,340 -
综合工时制的规定要求
下一个行业的员工可以实施综合工时制:(1)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的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工作的员工(2)地质和资源勘探、建筑、盐、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员工(3)其他
2021-10-23 15,340 -
什么是综合计算工时制?综合工时制和综合工时工作制主要适用于哪些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针对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的部分职工,采用以周、月、季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
2022-02-15 15,340
-
00:45
租房对房东有什么要求租赁房屋对于出租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前,出租方必须要有资质,有权力出租房屋。要么出租方就是房屋的产权人,要么出租方已经获得了房屋产权人的授权,许可,可以出租房屋。第二就是在房屋租赁合同之中要明确出租方的义务
4,533 2022.04.15 -
01:26
身份证照片有什么要求身份证照片的要求如下: 1、不着制式服装或奇装异服; 2、一般要求着有深色衣领的衣服,不能穿白色衣服,因为背景色是白色; 3、不能戴耳环和项链; 4、不能化浓妆,面部整洁不能油光,因为油光在照相时会反光; 5、头发自然平整不能遮住双耳,不能
26,951 2022.05.11 -
01:17
虚假诉讼罪立案有什么要求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在立案标准上,虚假诉讼,仅限于民事诉讼领域,旨在打击滥用诉权、捏造、伪造证据,利用司法权力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行为,但不限制普通人
6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