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同居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现象已经较为常见;而由于住房紧张等原因,有许多离婚家庭双方“离婚不离家”。为保护这部分人群的权益,反家暴法在附则中特别指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因此,未婚同居的情况下遭遇暴力也同样可以使用《反家庭暴力法》。 1、遭遇家庭暴力后,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如果情节严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2、如果暴力行为构成人身伤害,可以通过行政治安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可以进行刑事处罚,即故意伤害罪; 3、可以寻求当地妇联、居委会、村委会的帮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受害人有权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及所在单位申请调解。 2、可向公安机关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对于情节恶劣的,公安机关应当对其给予拘留或罚款的行政处罚。对于构成轻伤以上的,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遭遇家庭暴力: 1、报警求助,保留报警回执; 2、验伤保留病例资料。当自己遭遇到家庭暴力时,首先要想到留下证据: (一)在24小时之内向当地警署报警并开验伤单; (二)到附近医院去验伤; (三)将被殴打致伤的部位拍摄成照片保留下来。
-
遭遇家庭暴力应该怎么办
遭遇家庭暴力首先报警处理,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如果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遇到家庭暴力的处理方法如下: 1、到街道和
2022.06.17 249 -
遭遇家庭冷暴力该怎么办
遭遇家庭冷暴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遭遇家庭冷暴力,双方可妥善解决; 2、也可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求助; 3、感情破裂无法挽回的,可选择离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亲自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
2022.04.17 567 -
遭遇家庭暴力时该怎么办
遭遇家庭暴力时的处理方法如下: 1、受害人有权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及所在单位申请调解。 2、可向公安机关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对于情节恶劣的,公安机关应当对其给予拘留或罚款的行政处罚。对于构成轻伤以上的,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
2021.01.12 120
-
男女同居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
对于同居期间的暴力行为,法律规定可以参照家庭关系处理,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法律链接:《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
2022-05-01 15,340 -
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
2022-01-13 15,340 -
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遭遇家庭暴力时,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2022-05-26 15,340 -
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1、如果确定想离婚,可以请求民事赔偿;2、可以请当地社区、妇联等组织协调、帮助;3、情况严重,可以直接报警;4、可以请求法院做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即法院为了保护家
2022-05-08 15,340
-
01:17
遭遇家庭冷暴力怎么办
家庭冷暴力也是一种能够极度损坏家庭和谐关系的行为。如果对方长期对自己实行冷暴力,语言上辱骂、生活中不理不睬,建议及早与对方解除婚姻关系,结束这种畸形的夫妻关系。但是实际上,婚姻法并没有对家庭冷暴力作出明确的限制。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只
1,837 2022.04.17 -
01:20
遭遇家庭冷暴力如何取证
家庭冷暴力与家庭暴力的取证方式不同,施虐者通常是以精神虐待为主,因此,家庭冷暴力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更多是通过语言攻击、暗示性的威胁、经济等方面的控制,以达到用精神折磨对方。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遭遇家庭冷暴力时,可从以下
2,553 2022.05.11 -
00:51
遭遇男人家庭暴力如如何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一种是诉讼离婚。男方有家庭暴力行为,如果女方想要与男方离婚,但是男方不同意的,那么女方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受离婚冷静期的限制,向法院起诉离婚需要准备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还有相关的证据材料,主要是证明双方感
64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