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误工费要不要交个人所得税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肇事方赔偿受害人的误工费,当事人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如果超过计税起点,即扣除应由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和费用之后,超过3500元的,应当提交纳税证明以证实真实性。 《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国务院《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因为交通事故给对方造成了人身损害,并且导致对方因为受伤而致使无法从事正常工作从而收入减少,那么就需要赔付对方误工费。 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个体工商户需要交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
交通事故误工费营养费不要得到赔偿
交通事故的误工费营养费是能得到赔偿的,除此之外还包括: 1、护理费,根据伤者住院期间的医院证明确定; 2、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进行确定; 3、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4、护理
2021.04.14 125 -
交通事故要误工费吗?
处理交通事故相关事宜误工费包含在内,交通事故的误工费车辆属于经营车辆的,是包含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的。造成人员伤害产生的误工费按照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2020.06.17 171 -
交通补贴要交个人所得税吗
交通补贴需要交个人所得税。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如果已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住房补贴、通讯补贴,无论是直接发放给个人,还是个人提供票据报销后支付的,具有工资性质,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
2022.09.29 578
-
交通事故误工费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吗
开具的收入证明需要加盖公司的公章和财务专用章,月收入超过3500元(扣除三险一金和补贴),需要自己到税务局打印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否则只能参考如下法条赔偿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2022-04-16 15,340 -
交通事故误工费单位也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吗
开具的收入证明需要加盖公司的公章和财务专用章,月收入超过3500元(扣除三险一金和补贴),需要自己到税务局打印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否则只能参考如下法条赔偿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2022-04-22 15,340 -
交通事故误工费需要个人所得税证明吗
开具的收入证明需要加盖公司的公章和财务专用章,月收入超过3500元(扣除三险一金和补贴),需要自己到税务局打印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否则只能参考如下法条赔偿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2022-04-22 15,340 -
交通事故误工费,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开具的收入证明需要加盖公司的公章和财务专用章,月收入超过3500元(扣除三险一金和补贴),需要自己到税务局打印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否则只能参考如下法条赔偿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2022-04-17 15,340
-
01:01
临时工要交个人所得税吗临时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要看临时工的工资是多少,如果是工资5000元以上的工作,则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的个税分阶段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没有达到起征点则不用交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
5,365 2022.06.22 -
01:07
年终奖金要交个人所得税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先将
7,036 2022.04.15 -
00:55
遗产继承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吗遗产继承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我国还没有开始征收遗产个人所得税。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属于房屋产权无偿赠与情形的,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840 2023.02.27